學術殿堂的風暴眼:特朗普政府與哈佛的資金角力
想像一下,一艘在學術海洋中航行了幾個世紀的巨輪,突然遭遇了強勁的逆風,這艘巨輪就是哈佛大學,而逆風,則來自於白宮。近來,美國特朗普政府與哈佛大學之間的關係可謂劍拔弩張,一連串的資金削減措施,讓這座歷史悠久的學術殿堂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這不僅僅是數字的減少,更觸及了學術自由、大學自主權以及政府與高等教育機構之間關係的敏感神經。
衝突的引爆點:高教界的「反猶」爭議
這場風暴的起因,很大程度上與校園內的反猶主義及歧視問題有關。 特朗普政府及其支持者認為,哈佛大學未能有效處理校園內的反猶騷擾和種族歧視問題,甚至有聲音指責哈佛的多元化、公平性和包容性(DEI)政策反而加劇了這些問題。 一份針對哈佛校園反猶騷擾事件的內部報告,更是為政府的行動提供了「佐證」。
在這種背景下,特朗普政府開始揮舞資金這把「大刀」。 除了先前已凍結的22億美元聯邦撥款外,衛生部(HHS)於近期宣布,將終止對哈佛總額近6000萬美元(約4.68億港元)的多年度撥款。 這筆資金雖然相較於哈佛龐大的捐贈基金(據報2024財年高達532億美元) 只是九牛一毛,但其象徵意義和潛在影響卻不容忽視。
資金的削減,不僅僅是衛生部一家。 據哈佛大學在法庭文件中披露,除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已取消的22億美元研究資金外,包括農業部、能源部、國防部、國家科學基金會以及住房和城市發展部等多個聯邦機構,都已通知哈佛取消撥款。 這次最新一輪的削減,總金額約為4.5億美元。 這使得哈佛目前損失的聯邦資金總額已接近30億美元。
學術自由與政府干預的博弈
特朗普政府的行動,引發了關於學術自由和大學自主權的激烈討論。 政府方面聲稱,這些資金的終止是為了「維護高等教育中的公民權利」,並強調「在特朗普政府時期,校園歧視不會被容忍」。 他們要求哈佛進行一系列改革,包括減少學生和非終身教職員在大學治理中的權力,向政府報告「支持恐怖主義」的國際學生,並引入外部團體審查被指控存在反猶主義的項目。
然而,哈佛大學對此表示強烈反對。 校方認為,政府的要求「非法干預大學自主」,並且「威脅到學術自由」。 哈佛大學校長艾倫·加伯(Alan Garber)公開表示,任何政府都不應該規定私立大學可以教授什麼、招收什麼學生,以及開展什麼研究。
哈佛已經採取了法律行動,對特朗普政府的資金削減提起訴訟,指控政府的行為違憲且非法。 校方在訴狀中指出,政府的行為是「利用扣留聯邦資金作為槓桿,以控制哈佛的學術決策」。
削減撥款的深遠影響
這波資金削減對哈佛大學的運作和研究產生了顯著影響。 僅哈佛醫學院就有超過350項聯邦資助的研究項目受到波及,許多研究人員收到了終止經費的通知。 一些重要的研究項目,例如關於癌症演化圖譜和漸凍症的研究,都面臨中斷的風險。
哈佛大學表示,如果持續用自身資金彌補聯邦資金的缺口,將不得不減少招收研究生的人數,並減少支付研究費用的教職員工和研究人員的數量,同時也難以採購和維護尖端的研究設備和設施。
此外,政府的行動也給整個美國高等教育界帶來了寒蟬效應。 一些華裔科學家擔心自己會成為被針對的目標,並因此停止申請美國聯邦撥款,甚至切斷與中國研究人員的合作關係。
這場風波不僅僅是哈佛大學的困境,更是對美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一次衝擊。 它引發了人們對於政府在學術領域應扮演何種角色、學術自由的界限以及如何平衡校園內的多元聲音與反歧視的討論。
未來的展望:法律戰與學術界的應對
目前,這場資金角力仍在持續,哈佛大學的法律訴訟將是關鍵。 學校希望能通過法律途徑阻止政府的資金削減,維護自身的權益。 同時,哈佛大學也在積極尋找新的資金來源,並努力應對當前的財政挑戰。 校長甚至自願減薪25%,以分擔部分財務壓力。
這場風波也促使學術界反思,如何在維護學術自由的同時,有效處理校園內的各種問題,避免成為政治博弈的犧牲品。 未來,政府與高等教育機構之間的關係將如何演變,還有待觀察。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場發生在學術殿堂裡的風暴,將對美國高等教育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