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呼籲美方保障投資者利益應對穆迪下調

全球經濟風向球:穆迪下調美國信用評級的骨牌效應與中國的視角

一場無聲的地震,撼動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基石。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Moody’s)在2025年5月16日,將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從最高的Aaa下調至Aa1,展望調整為「穩定」。這不僅是自1917年以來穆迪首次下調美國評級,更意味著美國繼標準普爾(S&P)和惠譽(Fitch)之後,失去了所有主要評級機構的AAA頂級評級光環。這項決定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美國長期以來面臨的財政挑戰,也引發了全球範圍的關注與討論。

這次評級下調並非空穴來風,穆迪給出了三大主要原因。首先,美國的財政赤字持續惡化,佔GDP的比率長期居高不下,債務總額已逼近36兆美元。其次,在高利率環境下,美國政府的利息支出急劇攀升,預計2025年利息支出將佔稅收比重超過16%。最後,美國國內嚴重的政治分歧,特別是債務上限與預算談判多次陷入僵局,影響了政府的治理效率,也為財政前景蒙上陰影。

穆迪作為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之一,其評級結果對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許多大型保險公司和退休基金都將穆迪的評級作為風險控制的重要依據,而全球固定收益產品也普遍參考穆迪的評級進行定價。因此,美國失去AAA評級,無疑會增加市場對美國國債風險的擔憂,可能導致美國國債殖利率上升,進而影響全球融資成本和資產定價。

面對穆迪的降級,美國政府的回應顯得有些不以為然。美國財長貝森特批評穆迪是「落後指標」,認為其評級總是慢於市場的反應,並強調美國國債仍然是全球最安全的資產。然而,華爾街分析師普遍認為,雖然短期內不至於引發大規模拋售,但短期殖利率可能因此上升。市場投資人也表現出避險情緒,股市和債市出現波動,黃金和日元等避險資產受到青睞。

中國的視角:負責任的政策與保障投資者利益

作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者之一,中國對穆迪下調美國信用評級的反應備受關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注意到有關報導,並強調美國應當採取負責責任的政策措施,維護國際經濟金融體系的穩定,同時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這番表態,既是對美國財政狀況的關切,也暗示了中國作為主要債權國的立場。

中國的擔憂不無道理。美國國債是全球最重要的安全資產之一,其評級下調可能會削弱其避險地位,進而影響全球對美元和美國資產的需求。對於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中國而言,這意味著其外匯儲備的價值可能面臨潛在的風險。因此,中國希望美國能夠正視自身的財政問題,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改善財政狀況,穩定市場信心。

歷史的回聲:評級下調的短期震盪與長期影響

回顧歷史,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此前也曾被其他評級機構下調。2011年,標準普爾將美國評級從AAA下調至AA+,當時標普500指數在事件後下跌了6.6%,但市場在約三個月後恢復到先前的高點。2023年,惠譽也下調了美國評級,標普500指數下跌約2%,並在六個交易日內回復。 歷史經驗表明,評級下調對美國股市的影響多為短期現象,市場通常能在數週至數月內恢復。

然而,這次穆迪的下調,加之此前標普和惠譽的行動,使得美國徹底失去了三大評級機構的最高評級。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重大的象徵意義,可能對市場信心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長期來看,不斷攀升的債務和利息負擔,以及潛在的財政風險,可能會持續對美國經濟前景和資產價值構成壓力。

前行的道路:挑戰與機遇並存

穆迪下調美國信用評級事件,再次敲響了警鐘,提醒人們關注主要經濟體的財政健康狀況及其對全球經濟的潛在影響。對於美國而言,如何有效控制財政赤字、管理債務、並解決政治僵局,是擺在其面前的嚴峻挑戰。這些問題不僅關係到美國自身的經濟穩定,也對全球經濟的復甦和發展至關重要。

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而言,這次事件也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在全球經濟日益緊密的今天,單一國家的財政狀況可能會對全球市場產生連鎖反應。因此,各國應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共同維護國際經濟金融體系的穩定。同時,也應思考如何分散風險,降低對單一資產或單一市場的過度依賴。

穆迪下調美國信用評級,是一次對全球經濟體系的壓力測試。它揭示了潛在的風險,也催促著各方共同尋求解決方案。在挑戰面前,只有透過合作與改革,才能引領全球經濟走向更加穩健和可持續的未來。

結語:在波動中尋找平衡

美國信用評級的下調,無疑在全球金融市場中投下了一顆石子,激起了漣漪。這不僅是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一個時代挑戰的深刻反映。在高債務、高利率以及政治不確定性的交織下,全球經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中國在此刻的表態,不僅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更是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對全球經濟穩定發出的呼籲。未來的道路充滿未知,但在這波動的世界裡,尋找平衡、加強合作,或許是應對挑戰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