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未能預料的法律馬拉松:社工陳虹秀的暴動罪與上訴之路
在香港近年來的社會事件中,「暴動罪」無疑是公眾關注的焦點之一。它不僅關乎法律條文的詮釋,更觸及個人命運、社會公義以及人道關懷等多個層面。社工陳虹秀的案件,正是這複雜交織下的一個顯著案例。她因2019年8月31日在灣仔一帶的事件被控暴動罪,經歷原審脫罪、律政司上訴得直發還重審,最終被判罪成並判囚3年9個月。這漫長的法律程序,對當事人及其家人,無疑是一場身心俱疲的考驗。
浪中的社工身影:案情回顧
時間拉回2019年的那個夏末,灣仔軒尼詩道與盧押道一帶,成為了示威與警方衝突的現場。參與者眾多,場面一度混亂。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社工陳虹秀出現於現場。根據法庭文件和媒體報導,陳虹秀當時持有擴音器,並曾向警方呼籲保持克制。 她認為自己是在現場提供情緒支援,秉持社工的信念和原則行事。 然而,控方認為她的行為構成了參與暴動的一部分。
案件的發展可謂一波三折。最初,陳虹秀在區域法院的審訊中獲裁定表證不成立,當庭釋放。 對於當事人而言,這或許是一線曙光。然而,律政司隨後提出上訴,高等法院上訴庭裁定律政司上訴得直,撤銷陳虹秀及同案另外三人的無罪裁決,並下令發還重審。 這意味著,陳虹秀需要再次面對法律的審視。
重審後的判決:罪成與刑期
經過重審,區域法院暫委法官鍾明新裁定陳虹秀暴動罪名成立。 在判刑時,法官指出,涉案暴動情節極為嚴重,參與示威者超過500人,歷時逾兩小時,示威者在警方反覆警告及使用水炮下仍持續暴動。 現場出現堵塞道路、縱火等行為,修頓球場的看台亦被燒毀,濃煙高達七、八層樓。 法官認為,雖然沒有證據顯示陳虹秀是暴動的帶領或號召者,但她持擴音器叫喊「為群眾撐腰,鼓勵暴動」,其罪責並非最低級別。
以五年監禁為量刑起點,法官考慮到案發至今已逾五年,被告承受沉重壓力,原審後脫罪又需重審面對長期監禁,酌情減刑十個月。 此外,法官亦考慮到陳虹秀作為社工多年的貢獻、定罪後可能面臨吊銷牌照的後果,以及她在重審時對案情爭議不多,額外扣減了刑期。 最終,陳虹秀被判監禁3年9個月。 同案另外三名被告,因選擇認罪並考慮到年紀和個人背景等因素,各被判監禁2年5個月。
社工身份的雙重意義:貢獻與代價
陳虹秀的社工身份在整個案件中,既是她辯護求情時強調的焦點,也成為法官判刑時考量的因素之一。她的代表律師在求情時指出,陳虹秀具有強烈正義感,常年參與義務工作,關愛家人,並在示威現場基於社工原則提供情緒支援。 辯方強調她沒有政治目的或攜帶攻擊性物品,參與程度低,並無鼓勵他人使用暴力。 甚至有證人表示,如果陳虹秀沒有因本案被羈押,她可能已經前往泰國或緬甸等地協助有需要的人。 這些都旨在呈現她作為一名有貢獻的社工的正面形象,希望法庭能就其高尚品格給予減刑。
然而,法官在判刑時,雖然考慮了她作為社工的貢獻並因此扣減刑期,但同時也批評她利用社工身份「為示威者撐腰,鼓勵暴動」。 這種觀點差異,恰恰反映了在社會動盪時期,不同角色在現場的行為如何被解讀和評價。對於社工而言,其專業職責要求他們關注和支援有需要的人,但在複雜且充滿衝突的環境中,如何平衡專業職責與法律界線,成為一個嚴峻的挑戰。社工註冊局主席亦曾表示,傾向對陳虹秀除牌五年,這對一位投身社工行業多年的專業人士而言,無疑是另一重沉重的打擊。
未完的法律程序:上訴之路
儘管區域法院已作出判決,但陳虹秀的案件並未就此塵埃落定。據報導,陳虹秀已就其定罪和刑期提出上訴。 這意味著,她的案件將再次進入司法程序,由更高級別的法院審理。上訴的過程往往漫長且充滿不確定性,這對陳虹秀及其家人而言,精神上的壓力將持續存在。
這宗案件的上訴,將再次檢視案發時的具體情境、陳虹秀在現場的行為性質,以及「暴動罪」的適用範圍和量刑原則。同時,案件也引發了關於社工在社會事件中的角色、責任與困境的深入討論。在一個撕裂的社會中,不同身份的人如何履行其職責,如何在法律框架內維護公眾利益,這些問題因陳虹秀案而變得更加凸顯。
反思與前瞻:法律、專業與社會的交匯
陳虹秀暴動罪成及判囚的案件,不僅是單一個體的法律遭遇,更是香港近年社會狀況的一個縮影。它提醒我們,在風起雲湧的時代,個體命運與社會脈絡緊密相連。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基石,但在解釋和應用法律的過程中,如何充分考慮情境、動機以及不同專業的特殊性,是司法體系需要面對的課題。
對於社工專業而言,陳虹秀案無疑是一個警鐘,促使業界思考如何在動盪時期堅守專業倫理,同時保護自身免受法律風險。如何在衝突現場提供人道支援,又不被視為助長非法行為,這需要更清晰的指引和更廣泛的社會理解。
而對於整個社會而言,陳虹秀案引發的討論,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社會事件的複雜性,以及不同群體在其中的位置和困境。唯有透過理性對話、互相理解,並在法律框架下尋求平衡點,社會才能逐步療癒,走向更加和諧的未來。陳虹秀的上訴之路,不僅是她個人的法律抗爭,也承載著許多人對於公義、人道與社會和解的期盼。它的最終結果,無疑將對未來的類似案件以及社會氛圍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