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私宅獲利能力觀察:誰是市場的幸運兒?
近年來,香港的二手私宅市場波動不斷,在各種因素交織影響下,業主們的獲利空間備受關注。儘管整體市場環境充滿挑戰,但從最新的數據來看,二手私宅的獲利比率似乎展現出一定的韌性,企穩在六成水平。究竟是哪些區域和屋苑成為了市場中的佼佼者,讓業主成功獲利離場?這背後的市場動態又隱藏著哪些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秘密?
市場的溫度計:獲利比率反映樓市脈動
獲利比率是衡量二手樓市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它指的是在一定時期內,成功以高於購入價售出物業的個案佔所有二手私宅註冊個案的比例。這個數字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業主在轉售物業時賺錢的機會大小,也是市場情緒和樓價走勢的晴雨表。當獲利比率高企,通常意味著市場氣氛較好,樓價處於上升通道;反之,獲利比率下降,則可能預示著市場正在調整,甚至出現較多蝕讓個案。
根據香港置業研究部的數據,四月份的二手私宅帳面獲利比率錄得約62.9%,較三月份的63.2%輕微下跌0.3個百分點,但仍然維持在六成以上的水平。 這顯示儘管市場存在不確定性,但大部分二手私宅的轉售仍能為業主帶來帳面收益。回顧三月份的數據,獲利比率約為63.2%,較二月份的66%有所回落,顯示市場走勢呈現反覆。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曾指出,受到新盤低價銷售策略等因素影響,二手樓價上升動力不足,使得獲利比率和賺幅保持在相對低位徘徊。 然而,近期市場氣氛似乎有所回暖,交投量有所增加,樓價也呈現喘穩跡象,這或許為未來的獲利比率帶來改善空間。
地區大比拼:誰是獲利王?
深入分析不同地區的獲利表現,可以發現各區之間的差異。並非所有區域都能享受到同樣的獲利光環。根據四月份的數據,黃大仙區以高達81.6%的帳面獲利比率脫穎而出,成為十八區之冠。 黃大仙區的獲利個案較多集中在譽.港灣。 緊隨其後的是東區,錄得約73.7%的獲利比率,其中太古城的成交佔比較多。 荃灣區則以約72.5%的獲利比率位居第三,環宇海灣和海濱花園是該區獲利個案較多的屋苑。
如果我們回顧三月份的數據,南區才是當時的獲利王,帳面獲利比率高達81%,而海怡半島是主要貢獻者。 其次是葵青區,獲利比率約75.6%,主要來自盈翠半島。 離島區、北區和沙田區的獲利比率也高於七成。 這顯示不同時間段的市場熱點會有所轉移,但也反映出一些具備優質條件或獨特優勢的區域,在市場調整時期仍能保持較高的獲利能力。
屋苑透視:明星屋苑的吸金力
除了區域性的分析,具體的屋苑表現也極具參考價值。一些大型屋苑由於其規模、配套設施和地理位置等優勢,往往能吸引較多買家,並在市場波動中展現較強的抗跌或增值能力。
四月份的數據顯示,十大屋苑的帳面獲利比率整體表現優於大市,錄得約80.2%。 其中,新都城以約90%的獲利比率成為十大屋苑之首。 黃埔花園和美孚新邨緊隨其後,獲利比率分別為88.9%和85.7%。 其他獲利比率較高的十大屋苑包括太古城(84%)、海怡半島(83.3%)和沙田第一城(82.8%)。
對比三月份的數據,十大屋苑的獲利比率約為81.5%,同樣高於大市。 當時太古城以約95%的獲利比率領跑,海怡半島以約90.5%位居第二,黃埔花園則以約87.5%排名第三。 儘管不同月份的排名略有變化,但太古城、海怡半島和黃埔花園等傳統大型屋苑,持續展現出較高的獲利能力,反映其在市場中的穩固地位和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獲利比率較高的屋苑中,也存在個別蝕讓個案。市場的複雜性在於,即使在整體向好的環境下,個別單位的成交價仍可能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例如單位的樓層、景觀、裝修狀況以及業主的個人財務狀況等。
獲利之外:市場的另一面
除了獲利個案,市場上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蝕讓和平手個案。一月份的數據顯示,帳面錄得虧損的個案佔比達到36.5%,是近190個月以來的高位。 雖然四月份的獲利比率企穩在六成水平,但這並不代表所有業主都能成功獲利離場。市場的另一面是,部分業主可能因為各種原因需要急於出售物業,或者是在市場高位購入,導致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出現虧損。
造成蝕讓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但不限於:購入時機不佳、持有時間短暫、市場下行壓力、單位自身條件限制或業主財務需求等。全面撤辣後,業主賣樓的靈活性增加,部分短線持貨者選擇套現,這也可能導致一些蝕讓個案的出現。
展望未來:挑戰與機遇並存
二手私宅獲利比率企穩在六成水平,為市場帶來了一絲暖意,特別是部分區域和屋苑展現出較強的獲利能力。然而,市場前景仍然充滿不確定性。全球經濟環境、本地經濟狀況、利率走向以及新盤供應等因素,都將持續影響二手樓市的表現。
對於廣大業主和潛在買家而言,密切關注市場動態、深入了解各區和屋苑的具體情況至關重要。獲利比率的數據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但並非唯一決策依據。綜合考慮自身的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對未來市場走勢的判斷,才能做出更為明智的置業或投資決策。
市場總是充滿挑戰與機遇並存。在變動不居的樓市中,保持冷靜和理性,深入分析數據背後的意義,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場脈搏,尋找屬於自己的獲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