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腰》劇版與原著小說的愛恨情仇:為何書粉總難「折腰」?
影視改編,向來是IP熱潮下的一把雙面刃。當一部備受追捧的小說被搬上螢幕,粉絲們既期待又怕受傷害,而近期開播的陸劇《折腰》,似乎就讓不少原著粉陷入了「愛不起來」的困境。這部由蓬萊客同名小說改編的古裝權謀劇,主演劉宇寧更直言,原著中的某些橋段「拍不了」,引發外界好奇與討論。究竟是哪些地方讓劇版難以企及原著的魅力?這其中又牽涉到哪些改編的「不可承受之重」?
跨越文字的鴻溝:改編的兩難
小說與戲劇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小說透過文字描繪人物內心、情感細節、乃至大段的心理活動,讀者可以憑藉想像力在腦海中建構屬於自己的世界。戲劇則更依賴視覺呈現、演員表演和情節推進來吸引觀眾,許多文字能輕易傳達的意境,在影像中可能需要費心鋪排,甚至難以還原。
《折腰》原著之所以擁有廣大粉絲,在於其獨特的氛圍、主角魏劭與小喬之間充滿張力的情感糾葛,以及其中大膽直接的情節描寫。然而,將這份「原汁原味」呈現在螢幕上,特別是在現行的審查制度下,無疑面臨巨大的挑戰。
劉宇寧的「拍不了」之嘆:尺度與現實的碰撞
男主角劉宇寧在直播中坦承,原著小說裡有些橋段「拍不了」,甚至用了「非常嚇人」、「演員和導演都得進去」這樣略顯誇張的詞語來形容。這番話點出了核心問題——尺度。
根據報導與書粉討論,原著《折腰》包含了部分在影視劇中被視為「敏感」的內容,例如:
- 「炸裂」的人物設定與情節:有讀者形容原著中的魏劭更加「瘋批」,情節包含豪取搶奪、倫理糾葛等具爭議的橋段。 小說中對情感關係的描寫也更為大膽直接。 甚至有評論直指原著部分內容尺度較大,難以在陸劇中呈現。
- 大量的親密關係描寫:有提到原著中男女主角婚後有「大尺度的激情橋段」,篇幅佔比不小。 劇版為了過審,刪減了大量通過親密關係推動情節發展的劇情。
- 穿越與重生的設定:原著小說中女主角小喬是從現代穿越重生到古代的,擁有前世的記憶,這讓她在面對危險和做出決策時帶有「上帝視角」。 然而,劇版似乎刪除了這一設定,這可能導致部分情節的邏輯性在劇中顯得不連貫。
劉宇寧的「拍不了」之嘆,正是創作者面對這些限制時的無奈。為了讓劇集能夠順利播出,勢必需要在內容上進行大量的刪減和改編,這也就難怪許多期待原著「神還原」的書粉會感到失望。
劇版《折腰》的取捨與掙扎:權謀與心理的側面進攻
儘管面臨改編的限制,《折腰》劇版也試圖在框架內尋找新的突破口。為了彌補因尺度問題而刪減的情感戲份,劇版更加側重於權謀和心理博弈的劇情。 試圖透過人物之間的智謀較量、內心矛盾來推動故事發展,呈現更為複雜的人性與策略博弈。
劇中對魏劭和小喬之間感情變化的刻畫也更為細膩。 雖然少了原著中直白熱烈的描寫,但劇版努力透過眼神、台詞、以及一些象徵性的情節來展現兩人從互相利用到真心相愛的過程。這種改編是為了符合影視劇的表現方式,也是為了在審查制度下找到平衡點。
粉絲的期待與落差:情懷濾鏡下的審視
書粉對《折腰》劇版的審視,往往帶著一份深厚的情懷濾鏡。他們對原著的情節、人物有著先入為主的想像和期待。當劇版呈現的內容與他們腦海中的畫面存在較大差異時,自然會產生失落感。
此外,劇版的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加劇這種落差感。例如,有觀眾對男主角劉宇寧的古裝扮相和演技提出質疑。 雖然審美是主觀的,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部分觀眾認為劇版在選角和呈現上未能達到他們對原著角色的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存在爭議,劇版《折腰》的開播熱度不低,甚至開播三天播放量破億。 這說明除了原著粉之外,劇版也吸引了新的觀眾群體。這也提醒我們,改編並非只是為了滿足書粉,同時也需要考慮更廣泛觀眾的接受度。
無法複製的精彩:擁抱改編的可能性與局限性
總的來說,《折腰》陸劇版之所以被部分原著小說粉絲比下去,主要原因在於改編過程中遇到的尺度限制和藝術形式差異。原著中那些「拍不了」的橋段,恰恰是許多書粉認為最「帶感」、最具吸引力的部分。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劇版沒有存在的價值。在嚴苛的審查環境下,劇組努力尋找新的敘事方式,將故事的重點轉向權謀與心理層面,也是一種無奈中的創新。對於觀眾而言,或許可以將劇版視為對原著的一種「平行時空」的詮釋,既欣賞原著的奔放,也理解劇版的取捨。
改編的藝術,在於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同時,又能創造出符合新媒介特點的精彩。這是一場充滿挑戰的旅程,而《折腰》劇版與原著小說之間的比較,正是這場旅程中最真實的寫照。劉宇寧那聲無奈的「拍不了」,道盡了影視改編在現實面前的「折腰」之痛,但也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文字的魅力與影像的呈現,終究是兩種獨特且無法完全替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