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瑪利亞會推AI網課 助學生防自殺與朋輩支持

守護青春的線上課堂:撒瑪利亞會如何增強學生預防自殺及支援朋輩意識

近年來,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學生自殺數字的攀升更是令人心痛。面對這股隱憂,除了政府和學校的努力,非營利組織也扮演著關鍵角色。撒瑪利亞會作為香港重要的情緒支援機構,積極透過多元服務,希望能為年輕生命築起一道防線。其中,針對學生的線上課程,正是一個創新且切合現況的嘗試,旨在提升學生的預防自殺意識,並培養他們成為身邊同儕的「守門員」。

緊急訊號:為何校園需要更多精神健康支援?

數據會說話。根據香港大學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報告,過去十年來,10至19歲青少年的自殺率急劇上升,增幅高達2.8倍。香港青年協會的報告也指出,近三成的中學生曾有考慮自殺或傷害自己的念頭。這些冰冷的數字,反映出潛藏在校園裡的無聲吶喊。學生面對學業壓力、人際關係挑戰、身份認同困惑等種種難題,若缺乏適切的情緒支援和抒發管道,負面情緒便可能逐步累積,最終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過去的疫情,更像是一場無預警的壓力測試。長時間的線上學習、社交隔離,讓許多學生失去了與朋輩互動的日常,削弱了他們的社交技巧和人際連結。當復常後重返校園,他們需要重新適應新的環境和學習模式,這段過渡期本身就充滿挑戰,對原本就缺乏處理人際關係技巧的學生來說,更是艱難。情緒支援社企創辦人便指出,疫情期間學生缺乏社交,導致朋輩連結薄弱,復常後需要很大的適應壓力。 心理學家也認為,轉變會帶來壓力,特別影響階段轉換的學生,例如升中或升大學的學生,他們不只需要適應新環境,還需要適應從網課回到實體課堂的教學模式。

線上課程:觸及更多學生的可能

撒瑪利亞會為應對年輕人自殺率上升的趨勢,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支持下,推行了「賽馬會擁抱生命系列2.0:正向人生導航計劃」。 這個計劃旨在為學校、家長、教師及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危機介入和自殺預防服務,以支援學生的精神健康。 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推出了「自殺守門員網上課程」。

為何選擇線上課程?現今的學生是數位原住民,他們習慣透過網路獲取資訊和互動。線上課程的模式,能夠打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讓更多學生有機會接觸到預防自殺的知識和技巧。此外,有些學生可能不善於面對面表達情感,線上平台或許能提供一個相對自在的學習環境。撒瑪利亞會早於2013年便已推出網上服務,透過網上論壇、電子郵箱和聊天室等方式,主動接觸有自殺念頭的網絡使用者,疏導負面情緒並提供及時支援。 線上課程的推出,可以說是對其現有網上服務的延伸和深化。

「守門員」:你我都可以成為關鍵人物

「自殺守門員網上課程」的名稱點出了課程的核心概念——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阻止悲劇發生的「守門員」。課程由撒瑪利亞會聯同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黃蔚澄共同設計,內容涵蓋五個單元。 這些單元不僅教授如何辨識自殺念頭的徵兆,更重要的是,教導學生如何適切地支援有自殺念頭的同學,並介紹相關的社區支援服務。

課程內容設計深入淺出,避免使用過於學術或冰冷的語言,希望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例如,課程會教導學生如何從言語和行為中察覺身邊人的異常,可能是情緒低落、行為突然改變、表達無助或絕望等。更進一步,課程會提供具體的溝通技巧,讓學生知道在面對有困擾的同學時,應該如何表達關懷、耐心聆聽,以及鼓勵他們尋求專業協助。課程也會介紹撒瑪利亞會或其他機構提供的支援服務,讓學生知道除了自己伸出援手,還有更多專業資源可以提供協助。

朋輩力量:同儕支援的重要性

課程特別強調「朋輩支援」的概念。對於青少年來說,朋輩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他們更願意向同齡的朋友傾訴煩惱,而非成年人或專業人士。 因此,提升學生的朋輩支援意識和能力,能夠建立一個更緊密的互助網絡,讓有需要的學生能夠及時獲得身邊人的關懷和支持。撒瑪利亞會的「少年共『惜』計劃」和Young Samaritans Peer Support Programme (YSPSP) 都旨在培訓中學生提供朋輩支援。 這些計劃透過戶外活動和一系列工作坊,教授學生聆聽技巧、認識抑鬱症、自殘行為和自殺議題,並鼓勵他們在校園內組織宣傳活動,提升大家的意識。 線上課程的推出,讓更多未能參與實體計劃的學生也能學習到這些寶貴的技巧。

撒瑪利亞會董事會聯席主席廖靖峰在課程啟動儀式上表示,精神健康問題日益嚴重令人痛心,而教育是有效支援大眾的方式。「自殺守門員網上課程」的啟動,不僅是課程的推出,更象徵著全社會攜手共建更健康、更關愛的未來。

挑戰與展望:線上支援的下一步

雖然線上課程具有諸多優勢,但也存在一些挑戰。例如,如何確保所有有需要的學生都能接觸到課程?如何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參與度?線上學習缺乏面對面的互動,對於需要情緒支援的學生來說,可能不如實體輔導或熱線服務來得直接和即時。事實上,有學生分享經驗時提到,曾致電撒瑪利亞會熱線,但沒有人接聽,反而學校社工因為熟悉她的情況,能提供更有效的支援。 這提醒我們,線上課程不能取代傳統的情緒支援服務,而是應該作為補充和延伸。

展望未來,撒瑪利亞會的線上課程可以朝著更互動、更多元的方向發展。例如,加入線上社群功能,讓學生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下互相分享和支持;增加模擬情境練習,讓學生有機會應用所學的溝通技巧;或是結合線上線下的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後,能有機會在實際生活中實踐朋輩支援。此外,如何讓學校更廣泛地推廣這些線上資源,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也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齊心同行:你我的角色

撒瑪利亞會推出線上課程,是為應對學生精神健康危機踏出的重要一步。然而,守護年輕生命,需要整個社會的齊心協力。作為學生,可以主動參與這些線上課程,學習如何關心自己和身邊的朋友;作為家長和老師,可以多加留意學生的情緒變化,鼓勵他們尋求協助,並認識和推廣這些有用的資源;作為社會大眾,我們可以多關注精神健康議題,減少污名化,營造一個更包容和支持的環境。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珍惜。透過撒瑪利亞會的線上課程,以及各方力量的匯聚,希望能讓更多學生學會珍愛自己,也學會如何成為照亮他人生命的一束光,共同守護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