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再起:當「供平過租」成為置業新動力
樓市的脈動總是牽動人心,而近期,一股久違的氛圍正在悄然升溫。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先生指出,隨著銀行同業拆息的持續下滑,按揭成本正逐步回到過去的低水平,「供平過租」的現象再度浮現,這不僅僅是一個經濟數據的變化,更像是一個訊號,點燃了各路買家的置業熱情,讓他們如同久候的潮水般蜂擁而出,無論是新建案的銷售中心,或是二手屋苑的現場,都可見到準買家的身影。 這股力量推動了市場的活躍度,根據利嘉閣地產研究部的數據,全港50個指標屋苑在近期周末的預約看樓量持續上升,相較前一周增加了6.9%,已連續兩周呈現增長態勢,並創下近五個周末以來的新高。
春江水暖鴨先知:拆息回落的蝴蝶效應
銀行同業拆息(HIBOR)的變化,對於香港的按揭市場有著直接且深遠的影響。當HIBOR下降,意味著銀行之間的資金成本降低,這也直接反映在與HIBOR掛鉤的按揭計劃的每月還款額上。陳海潮先生所觀察到的「供平過租」現象,正是因為拆息的下滑,使得透過按揭購買物業的每月支出,有機會低於或接近同類型物業的租金水平。
試想一下,對於潛在的置業者而言,如果每個月的供樓支出與租金相差無幾,甚至更低,那麼租金就如同「白白付出」的成本,而供樓則是將資金投入到屬於自己的資產中,這種心理上的差異,足以驅動許多觀望已久的買家下定決心。「為何要替人付租,不如自己供樓?」這個簡單的念頭,在「供平過租」的情況下變得更具說服力。
數據會說話:升溫中的睇樓量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的數據提供了一個具體的佐證。全港50個指標屋苑的周末預約看樓量達到了1090組客戶,比起前一個周末的1020組有所增加。 這個數字的增長,雖然看似溫和的6.9%,但連續兩周的升勢以及創下近五個周末新高的事實,都強烈顯示市場的活躍度正在逐步提升。這不僅僅是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市場情緒的真實反映。準買家們願意花費周末的時間去實地考察,表明他們的置業意願正在增強。
區域熱度觀察:港九新界齊報捷
更細緻地看,這股暖意並非僅限於特定區域,而是呈現全線上升的趨勢。港島區8個指標屋苑的預約看樓量按周上升7.9%,增幅最為顯著。 九龍區21個指標屋苑也錄得7.2%的增長,而新界區21個指標屋苑亦上升了6.2%。 這說明「供平過租」的吸引力是廣泛存在的,並未受地域限制。
例如,在港島區的康怡花園,利嘉閣地產的代表表示,由於樓按相關的港元一個月拆息走低,買家普遍感覺供樓更划算,帶動了看樓意願。 不少早前持觀望態度的本地用家,也紛紛出動尋找入市機會,市場氣氛良好。 在九龍區的藍田麗港城,儘管新盤分走部分客源,但在中美關稅戰緩和及拆息下調等因素影響下,加上業主開價克制,周末的整體看樓人數有所增加,成交量也趨於穩定。 新界區的天水圍嘉湖山莊也受惠於港元拆息下行,按揭利率的實質性降低,使得上車客和投資者的入市信心增加,看樓量穩步上揚。
新盤與二手:互相影響的市場生態
值得注意的是,新盤市場的活躍也對二手市場產生了影響。有分析指出,各區新盤的低價策略成功吸引了不少買家,分流了部分原本可能考慮二手物業的客源。 然而,隨著新盤的持續熱銷,累積了一批向隅客,這部分購買力可能會轉向二手市場。同時,市場氣氛的改善以及部分二手業主願意軟化叫價,也有助於提振二手市場的交投。
未來的展望:暖意能否持續?
陳海潮先生的觀察以及數據的呈現,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正在回暖的樓市景象。然而,這股暖意能否持續,仍需考量多重因素。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香港本地的經濟狀況、未來利率走向的不確定性,以及政府的相關政策,都將是影響樓市未來走勢的關鍵。
目前來看,拆息的持續回落是引發這一輪「供平過租」現象的主要原因。如果拆息能夠維持在較低水平,並且經濟面沒有出現重大負面變動,那麼買家入市的動力有望持續。此外,市場信心也至關重要。新盤的熱銷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場信心,如果這種積極情緒能夠蔓延開來,將對整個樓市產生正面影響。
然而,也需要警惕市場的潛在風險。例如,如果全球經濟面臨新的挑戰,導致資金流向發生變化,或者本地經濟未能如預期般復甦,都可能影響買家的負擔能力和置業意願。此外,供應量的變化也會對市場供需關係和價格產生影響。
總的來說,陳海潮先生提出的「供平過租」現象,確實為當前的樓市注入了一股暖流。數據顯示的看樓量上升,是市場情緒改善的直接體現。這波由拆息回落帶動的置業潮,為經歷了一段調整期的香港樓市帶來了新的活力。未來走向如何,仍有待觀察,但當前的積極信號,無疑讓市場參與者多了一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