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綸引領中東行簽59協議 拓展港內地供應鏈新商機

香港特區政府代表團近日完成中東之行,與卡塔爾、科威特等國家簽署共59項合作協議及備忘錄,涵蓋金融、科技、貿易等多個領域。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強調,此行充分展現了香港與內地企業的協同效應,為開拓中東市場提供了全方位供應鏈服務。這一成果不僅標誌著香港「內聯外通」優勢的進一步發揮,也為本地及內地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協同效應下的多元合作

此次中東行簽署的59份協議內容多元且具前瞻性。其中兩份重點協議分別由內地創科企業與科威特直接投資促進局達成,以及由香港、內地、卡塔爾三方共同簽署意向書,聚焦於金融科技等新興領域[1]。這些合作不僅推動了技術交流與產業升級,更體現了香港作為國際樞紐的角色——既能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也能吸引海外資本和技術「引進來」[3]。

此外,協議涵蓋政府合作、市場貿易、投資發展、科研創新和法律專業等多個範疇[5]。這種全方位的合作模式有助於提升區域經濟活力,並為參與方帶來更多商機。

發揮「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

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擁有高度自治權和成熟的法治體系。這使得其能夠靈活對接國際規則和標準[2]。同時,「外通」優勢讓香港成為連接中國內地和全球市場的重要橋樑。例如李家超此次率團訪問中東國家時指出:「目前香港已與GCC五個成員國簽署避免雙重徵稅協定。」這類安排大大降低了跨境投資和貿易的成本風險[4]。

另一方面,「內聯」優勢則體現在深化與浙江等沿海省份的合作上——通過融資服務支持浙江數字經濟龍頭企業發展;而這些龍頭企業又反過來推動本港創科產業進步[5]。這種雙向互動既促進了區域經濟融合發展,也加快了融入國家大局的步伐。

全方位供應鏈助力全球佈局

隨著全球化進程加速推進,供應鏈安全穩定日益受到重視。「以協同效應拓商機,提供全方位供應鏈服務。」黃偉綸此番話語點明了未來發展方向:即通過整合資源打造完整高效的產業生態圈來滿足不同地區需求變化所帶來的挑戰或機遇 [1][3]。

例如北京研發無人駕駛汽車時需要考慮到各地氣候條件差異(如潮濕天氣/颱風/沙塵暴),而借助本港專業人才及標準化服務可幫助產品快速適應目標市場環境 [5] 。同樣道理,在金融科技領域裡三方聯合開發解決方案將更具競爭力;在法律層面上則能確保合規運營降低風險成本等等。

總之,”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策略正在重塑本港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定位—從單純轉口貿易中心轉型成為集資金流動+信息流通+人才匯聚於一身之超級連絡人角色!

總結而言,”中東行簽59協議”事件充分彰顯出當前階段下香江社會各界積極擁抱變革並主動尋求突破之道!無論是政策制定者還是業界精英都意識到只有持續深化跨區域多邊關係才能實現可持續增長目標!展望未來:隨著RCEP生效後亞太區經貿往來更加頻密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提速背景下相信類似案例會越來越多出現—最終形成良性循環帶動整體社會向前邁進!

資料來源:

[1] news.mingpao.com

[2] paper.hket.com

[3] std.stheadline.com

[4] www.tkww.hk

[5] www.tkww.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