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橫禍?美容陷阱下的警鐘
近日一則新聞令人揪心,一名51歲的香港女子,在內地接受了聲稱是肉毒桿菌的注射後,不幸出現雙眼下垂、言語不清等疑似中毒症狀,緊急入院治療。這不僅是一起單一的醫療美容事故,更像是一記警鐘,提醒我們在追求美麗的過程中,潛藏著不容忽視的風險。這名女病人本身患有長期病患,於5月8日在內地接受注射,但未能確定注射人員的專業資格,翌日便出現症狀,並於數日後加劇,出現吞嚥及呼吸困難、四肢乏力,最終需入院治療,臨床診斷懷疑是肉毒桿菌毒素中毒。 幸運的是,她目前情況穩定。 衞生防護中心已將個案通報內地有關當局,並正在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肉毒桿菌毒素,這個在醫學美容領域赫赫有名的名字,究竟是什麼?為何會引發如此嚴重的後果?本文將深入探討肉毒桿菌注射的原理、潛在風險、中毒症狀以及如何避免類似不幸發生。
揭開肉毒桿菌的神秘面紗
肉毒桿菌毒素,其實是一種由肉毒桿菌產生的神經毒性蛋白質。 它最初是在變質的食物中發現,會導致嚴重的食物中毒,影響神經系統,甚至危及生命。然而,科學家們發現,在極低的劑量下,肉毒桿菌毒素可以阻斷神經信號傳導,使肌肉暫時性麻痺。這項特性被應用於醫學領域,最初用於治療斜視、眼瞼痙攣等肌肉相關疾病。 隨著醫學美容的興起,肉毒桿菌毒素因其能減少肌肉收縮,達到除皺、瘦臉等效果而受到廣泛歡迎。
美麗背後的暗礁:肉毒桿菌注射的潛在風險
儘管肉毒桿菌注射在專業操作下相對安全,但任何醫療行為都存在風險,特別是在非正規場所接受注射。這名51歲女子疑似中毒的個案,再次突顯了醫學美容潛在的危險。衞生防護中心強調,在香港,肉毒桿菌毒素的注射程序只應由本地註冊醫生施行。 若在香港以外地區接受注射,必須格外謹慎,確認執行人員是否合資格或已向相關當局註冊執業。 此外,拒絕注射來源不明的針劑也是保護自己的重要一環。
肉毒桿菌注射的風險主要源於以下幾點:
- 非專業人士操作: 缺乏專業知識和經驗的人員進行注射,可能因劑量不準確、注射部位偏差或消毒不嚴謹,導致嚴重後果。
- 產品來源不明: 使用未經批准、偽劣或過期的肉毒桿菌產品,可能含有雜質或其他有害物質,增加中毒風險。 中國市場監管部門曾查獲大量無合法來源的肉毒毒素產品。
- 劑量過量或擴散: 注射過量的肉毒桿菌毒素或藥劑擴散至非目標肌肉群,可能導致肌肉過度麻痺,影響正常生理功能。
- 個人體質差異: 部分人可能對肉毒桿菌毒素產生過敏反應,或因本身疾病(如重症肌無力)而不適合接受注射。
警惕!肉毒桿菌中毒的可怕信號
這名51歲女子的症狀,正是肉毒桿菌中毒的典型表現。肉毒桿菌中毒會影響神經系統,導致肌肉無力或麻痺。 症狀可能在注射後數小時、數天甚至數星期出現,嚴重程度因中毒劑量和個體差異而異。
常見的肉毒桿菌中毒症狀包括:
- 眼部症狀: 雙眼下垂(眼瞼下垂)、重影、視力模糊、瞳孔放大。
- 吞嚥和言語困難: 咽喉及舌部肌肉無力,導致說話含糊不清(言語不清)、吞嚥困難、聲音沙啞。
- 呼吸困難: 影響呼吸肌,嚴重時可能導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 四肢無力: 肌肉力量喪失,類似中風症狀。
- 其他症狀: 表情僵硬、咀嚼困難、口乾等。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症狀可能在注射後逐漸加重,如果出現任何疑似中毒症狀,應立即尋求合資格醫護專業人員的協助。
遠離風險:安全進行醫學美容
追求美麗是人之常情,但安全永遠應該放在第一位。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們,在選擇醫學美容療程時,必須提高警覺,做好功課。
以下是確保安全的幾點建議:
- 選擇正規醫療機構和專業醫生: 在香港,務必選擇持有合法執照的醫療機構,並確認執行注射的醫生已在香港醫務委員會註冊。 在香港以外地區進行療程,更需謹慎查證。 醫生的經驗和技術至關重要。
- 了解產品來源: 務必確認使用的肉毒桿菌產品是經由合法途徑引入,並有清晰的標示和來源證明。拒絕來歷不明或價格異常低廉的產品。 肉毒毒素在多國都受到嚴格監管。
- 充分溝通與諮詢: 在接受注射前,應與醫生詳細溝通,了解療程的原理、潛在風險、可能的副作用以及術後的注意事項。 誠實告知自身的健康狀況和過敏史。
- 切勿過度追求效果: 單次注射劑量應由專業醫生評估,避免過量注射導致的風險。
- 留意術後反應: 注射後應密切留意身體的反應,如出現持續不適或疑似中毒症狀,應立即求醫。
美麗無罪,但盲目追求美麗卻可能付出沉重代價。這起不幸事件再次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在享受醫學美容帶來的便利時,絕不能忽視其潛在的風險。只有選擇正規途徑,尋求專業協助,並時刻保持警惕,才能確保美麗與安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