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少十年追夢,國泰首屆見習機師華麗轉身

夢想啟航:從機艙服務員到翱翔天際的飛行員

在浩瀚的藍天之下,飛機劃過天際,載著無數人的期盼與夢想。對於許多人而言,成為一名飛行員是遙不可及的憧憬,然而,總有一些故事,以其獨特的軌跡,詮釋著夢想的力量與堅持的價值。國泰學院首屆「自家訓練」見習機師的畢業,不僅是航空人才培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更承載著一個關於空少輾轉十多年,最終圓夢起航的動人故事。

從客艙走向駕駛艙的毅力

這個故事的主人翁,容子晉,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了追逐夢想永不嫌遲。他並非一開始就坐在駕駛艙內,而是從機艙服務員的角色起步,在客艙中穿梭,服務著來往的旅客。十三歲時,一次在加拿大體驗滑翔機飛行的經歷,在他心中埋下了對天空的熱愛與成為機師的種子。隨後,他在國泰航空擔任多倫多的機艙服務員,期間雖曾嘗試其他飛行課程並取得執照,卻因生活變故不得不暫時擱置飛行夢。這段經歷,讓他更深刻地理解了航空運作的每一個環節,也近距離接觸了飛行員的工作日常,為他日後轉型打下了基礎。

生命的轉折與夢想的重燃

八年後,容子晉轉職至國泰航空的綜合運作中心擔任運作控制員。這份工作讓他從幕後觀察航班的運作,對航空系統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正是在這個時期,他遇到了鼓勵他再次追逐飛行夢想的總經理。這份鼓勵,如同為他積蓄已久的飛行夢注入了新的動力。於是,在2022年,他毅然決定報考國泰航空的見習機師培訓計劃,重新踏上追逐兒時夢想的道路。

國泰學院的革新:自家訓練的優勢

此次見習機師的畢業,特別之處在於他們是首屆完成國泰學院「自家訓練」飛行理論課程的學員。在此之前,飛行理論課程通常由第三方機構或海外院校提供。國泰於2022年自行開設飛行理論課程,將理論學習與實際運作更緊密地結合。 飛行訓練經理馮應聰指出,新的理論課程提供了更多實地學習的機會,例如安排學員參觀飛機維修中心,與負責維修引擎的同事交流,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聯繫起來。 這種「自家訓練」模式,不僅讓學員更深入地了解國泰的企業文化和運作標準,也能為他們提供更貼合未來工作需求的培訓。 容子晉認為,國泰學院的理論課程和飛行模擬器操作訓練與公司的標準運作程序高度一致,讓他能夠提前熟悉機師的工作流程,這是一種「領先一步」的優勢。

築夢的旅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見習機師的培訓過程漫長而嚴謹,約需80個星期。 課程涵蓋飛行理論、飛行訓練以及多機組協同課程三個主要部分。學員在國泰學院完成飛行理論課程及考核後,會前往海外(如美國或澳洲)進行實際飛行訓練。 在海外的飛行訓練中,學員將學習駕駛單引擎和雙引擎螺旋槳飛機,並首次體驗單獨飛行。 完成飛行訓練並取得相關執照後,他們會返回國泰飛行訓練中心,進行飛行模擬器操作訓練,學習與其他飛行員協作,這部分課程同樣在國泰城進行,利用自家的資源進行培訓。 整個過程層層遞進,將紮實的理論基礎與豐富的實踐經驗相結合,為學員成為合格的飛行員打下堅實基礎。

圓夢的喜悅與未來的展望

首屆「自家訓練」見習機師共有34位完成訓練並順利畢業。 對於容子晉而言,這份畢業證書承載著他十多年的堅持與努力。他表示,夢想成真後,他將不斷提升飛行技能,希望能最終成為機長。 在首次正式飛行時,機長的一句「記住自己從哪裡來」讓他深受啟發。 容子晉深知自己從機艙服務員和後勤部門走來,對航空公司的運作有著更全面的了解,這將有利於他與其他部門的協作,他認為這是他的一項寶貴優勢。

除了容子晉,這屆畢業生中也有其他追逐飛行夢的動人故事。例如,另一位見習機師趙皓筠,原本就讀營養科學,但自小就有成為機師的夢想。 她形容在鳳凰城鹿谷機場訓練時,從駕駛艙望向遠處的風景,那份夢想實現的快樂尤為真切。 這些故事共同構築了這屆畢業的特別意義,他們背景各異,卻都因對飛行的熱愛而匯聚在此,通過不懈的努力,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天空夢。

結語:人才培育的持續投入與航空業的未來

國泰航空自1988年推出見習機師計劃以來,已培育了超過1,000名機師。 此次「自家訓練」模式的啟動,標誌著國泰在航空人才培育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提升了培訓的效率與可持續性。 面對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啟用後不斷增長的航空運力以及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國泰積極擴大本地航空人才庫的決心顯而易見。 他們計劃在未來招募更多見習機師,為航空業的長遠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這些追夢者的故事,不僅激勵著更多有志投身航空業的年輕人,也展現了國泰航空在人才培育上的持續投入,為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貢獻力量。每一個翱翔藍天的航班,都承載著無數人的努力與夢想,而這些從國泰學院「自家訓練」走出的新晉飛行員,正以他們的熱情與專業,開啟屬於他們自己的飛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