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連7周盤整微升,橫行悶局仍未破

樓市羅盤:CCL窄幅波動的啟示

樓市,這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巨大齒輪,總是在不斷地轉動,牽動著無數人的心緒。當最新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出爐,報136.7點,按周微升0.26%時,這看似微小的數字變動,卻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當下香港樓市的真實狀態:連續七周的窄幅爭持,專家分析認為「未破橫行悶局」。這不禁讓人想問:這個「橫行悶局」是怎麼形成的?它預示著什麼?我們又該如何在這盤棋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迷霧中的徘徊:CCL指數的現實寫照

CCL指數,作為香港樓市的晴雨表,其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最新的136.7點,按周微升0.26%,這個數字本身並沒有帶來驚喜,反而是其背後的「連續7周窄幅爭持」和「未破橫行悶局」的分析,更貼切地描繪了當前市場的膠著狀態。這就像是兩位棋手,在棋盤上來回移動棋子,卻始終未能走出決定勝負的關鍵一步,形成了一種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洶湧的局面。

深入數據,我們可以發現更多細節。CCL目前仍處於逾八年半的低位,徘徊在2016年9月中的水平。 儘管財案後七周樓價累升了1.34%,但與2024年3月撤辣前的低位143.02點相比,仍然下跌了4.42%。 同時,與2021年8月的歷史高位191.34點相比,跌幅更是高達28.56%。 這些數字冰冷而真實地告訴我們,儘管市場在政策刺激下有所回升,但整體樓價水平仍處於相對低位,未能回到過去的輝煌時期。

橫行悶局的成因:多重因素的角力

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了這個「橫行悶局」的形成呢?這背後是多重複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首先,外圍環境的變化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近期中美關係的一些積極信號,例如中美聯合聲明同意大幅度互相暫緩關稅90天,為市場帶來了一絲暖意。 同時,香港銀行下調最優惠利率,H按實際按息跌穿3厘,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置業成本,理論上有助於刺激市場。 外圍的利好消息刺激港股重上22,000點,顯示出市場情緒的改善。

然而,內在因素的拉鋸更為關鍵。新盤市場的低價策略,對二手市場構成了顯著的壓力。發展商為了加快資金回籠,紛紛推出具吸引力的價格,分薄了二手市場的購買力,使得二手樓市持續處於拉鋸局面,短期樓價走勢反覆受壓。 這種新盤「搶客」的策略,無疑是導致二手市場「悶局」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市場觀望情緒依然濃厚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儘管有利好消息出現,但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高息環境的 lingering effect(持續影響),以及本地經濟復甦的步伐,都讓買家和賣家在入市決策上更為謹慎。許多潛在的買家仍在等待更明確的市場信號或更有利的入市時機,而部分業主則不願大幅降價,導致了市場交易的僵持。

地區差異:幾家歡樂幾家愁

在整體CCL指數窄幅波動的同時,區域市場表現也呈現出差異性。數據顯示,港島、新界東和新界西的樓價指數均有所下跌,而九龍區的樓價指數卻實現了上升,累計升幅為1.22%。 其中,港島區的跌幅最大,累計下跌了2.16%。 這種地區性的差異,反映了不同區域供需關係、物業類型、以及市場熱度的不同。例如,九龍區可能有較多新盤推出或者交通基建的改善,吸引了更多買家目光,從而帶動了樓價的上升。而其他區域可能面臨供應較多、需求相對較弱等情況,導致樓價承壓。

未來展望:何時才能打破悶局?

CCL連續七周的窄幅爭持,彷彿預示著樓市正處於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要打破這個「橫行悶局」,可能需要更強大的外部刺激或者內部因素的根本性改變。

從外部因素來看,全球經濟環境的進一步改善、通脹壓力的持續緩解以及各國央行貨幣政策的調整方向,都將對香港樓市產生影響。如果全球進入明確的減息週期,將有助於降低借貸成本,增加市場流動性,從而提振樓市。

從內部因素來看,政府的政策導向、新盤供應的速度和定價策略,以及本地經濟的復甦情況,都將是影響樓市未來走勢的關鍵。如果政府推出更多有利於樓市的政策,例如進一步放寬按揭限制,或者經濟活動顯著回升,失業率下降,都可能增強市場信心,吸引更多買家入市。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樓市的變動受到多重因素的複雜影響,短期內很難預測何時能夠真正打破目前的悶局。市場可能會繼續在目前的水平上震盪一段時間,直到有更明確的信號出現,引導市場走出方向。

結語:在變局中尋找機遇

CCL指數的窄幅爭持,是當前香港樓市真實而貼切的寫照。它告訴我們,市場並非死水一潭,而是在複雜因素的拉鋸下尋找新的平衡點。對於置業人士而言,這或許是一個需要保持警惕但也可能蘊含機遇的時期。在市場不明朗的時候,更需要仔細分析自身需求、財務狀況,並密切關注市場動態,理性決策。而對於整個樓市而言,打破「橫行悶局」的關鍵,或許在於如何有效平衡新盤與二手市場的關係,提振市場信心,並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這場樓市的棋局,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