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李家超近期率團訪問中東,這次行程不僅成果豐碩,更凸顯了香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的獨特優勢,成為連接中國內地與中東市場的重要橋樑。此次中東之行達成了59項合作備忘錄和協議,涵蓋貿易、投資、金融服務及航空等多個領域,充分展現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Super Connector)的角色與空間[1][2][4]。本文將從三個方面探討此次中東行的亮點及其對香港未來發展的深遠意義。
香港與內地企業「拼船出海」:協同效應顯著
本次訪問的一大突破,是首次實現香港和內地企業的「拼船出海」,即雙方攜手合作,共同開拓中東市場。這種模式有效發揮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既能利用內地龐大的資源和技術力量,又能憑藉自身國際化經驗和法律金融體系優勢,在海外市場尤其是複雜多變的中東環境中立足並擴張[1]。
這種互補性使得雙方合作更具競爭力,也讓港企不再孤軍奮戰,而是借助強大的內地支持,加速融入全球供應鏈與產業鏈。同時,中東國家也因而受益於更高質量、更全面的服務與產品,有助推動該區域經濟轉型升級[3]。
多元化合作領域拓寬商機
此次訪問涵蓋範圍廣泛,不僅限於傳統貿易,更涉及金融服務、航空運輸、新能源及科技創新等前沿領域。59項簽署備忘錄反映出雙方在多個層面深化合作,其中包括推動綠色能源項目、智慧城市建設以及數字經濟發展等方向[2][4]。
值得注意的是,中東部分國家如卡塔爾和科威特正積極轉型升級,其經濟結構由依賴石油逐步向多元產業延伸。在此背景下,香港憑藉成熟且開放的金融體系,以及豐富法律專業知識,可為當地提供完善配套支持。此外,港企亦可引入中國先進技術和資本,共同打造符合未來趨勢的新興產業生態圈[5]。
此外,此次行程還促成了阿聯酋對持有香港護照人士免簽30天政策,有利於促進人員往來及商務交流,加強雙邊關係的人文基礎[5]。
「超聯人」角色定位:打造全球連接樞紐
李家超指出,隨著全球經濟格局變化以及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日益深入,中東作為重要戰略節點,其潛力巨大。香港不再滿足於被動充當金融中心,而是積極塑造自己成為“超級聯繫人”,將中國技術、資金與中東需求無縫銜接,使三方形成良性互動循環[5]。
這種定位意味著港府及企業需持續提升跨境協調能力,加強政策支持力度,同時培養更多具備跨文化溝通能力的人才,以適應複雜多元市場需求。此外,「超聯人」身份也要求港企更加靈活創新,在風險管理、市場策略上做到精準把控,以鞏固並擴大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核心位置[1][3][5]。
總結而言,此次李家超率團赴中東之旅,不僅彰顯了香港作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門戶角色,也展示出透過深化區域合作、多元化發展路徑所帶來的新機遇。「拼船出海」模式成功示範了兩地優勢互補,而涵蓋廣泛領域的59項合作則鋪就未來長遠共贏基礎。在全球政治經濟形勢瞬息萬變的大背景下,「超級聯繫人」身份讓港人在新一輪國際競爭舞台上擁有更大空間,也呼喚各界共同努力,把握歷史機遇,引領城市走向更加繁榮穩健的新篇章。
資料來源:
[1] www.hkcd.com.hk
[2] www.hkcd.com
[3] www.hkong.hk
[4] www.hkong.hk
[5] www.tkww.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