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潮湧香江,拆息起起伏伏,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弦,特別是那些背負房貸的家庭。近期,香港一個月期的銀行同業拆息(HIBOR)在連續多日下跌後,終於止跌回升,重新站上1.35083厘的水平。 這一微小的波動,背後卻是金管局在五月初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的身影。 這次「放水」不僅是市場資金面變化的體現,也讓人再次審視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資金流向與貨幣政策的互動。
資金洪流下的漣漪:拆息為何回升?
要理解一個月拆息的回升,首先要明白拆息是什麼。簡單來說,拆息就是銀行之間互相借貸資金所收取的利息。 當銀行體系內的資金充裕時,拆息自然會下降;反之,資金緊張時,拆息就會上升。 近期金管局向市場注入資金,正是為了增加銀行體系的流動性。
那麼,為什麼金管局會在五月初選擇「放水」呢?這與近期港元匯價持續走強有關。 根據聯繫匯率制度,當港元兌美元觸及強方兌換保證(7.75港元兌1美元)時,金管局會入市買入美元、沽出港元,從而增加市場上的港元供應,穩定匯價。 五月初,港元匯價多次觸發強方兌換保證,金管局因此入市承接美元沽盤,向市場注入了資金。 這次注資金額龐大,使得香港銀行體系總結餘在短時間內大幅增加,從而導致拆息,尤其是短期拆息顯著回落。
然而,拆息的走勢並非一成不變。儘管金管局注入了大量流動性,一個月拆息在連續下跌後出現回升,這反映出市場資金供求關係仍在動態調整。這背後可能有多重因素影響,包括季節性資金需求、資本市場活動(如新股上市)以及市場參與者的行為模式等。 例如,股市的暢旺會增加港元支付結算的需求,促使股票經紀預先拆入更多港元應付交易,進而推高拆息。 此外,大型上市公司臨近年結或季結時,對港元資金的需求也會增加,推動拆息上升。 新股認購活動也會暫時凍結市場資金,對短期拆息造成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一個月拆息有所回升,但其絕對水平仍然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這也解釋了為何有銀行近期下調了港元定期存款利率。 在資金相對充裕的環境下,銀行吸收存款的壓力減輕,自然會降低存款利率。
「放水」的影響:樓市與更廣闊的金融圖景
金管局的注資行為以及拆息的變動,對香港的金融市場,特別是樓市,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與樓宇按揭相關的一個月拆息回落,對於選擇H按(與拆息掛鈎的按揭計劃)的供樓人士來說,意味著實際按息可能降低,減輕每月供款負擔。 特別是當H按的實際利率跌穿封頂利率時,業主就能享受到更低的供款。 儘管近期一個月拆息有所回升,但如果其整體趨勢維持在相對低位,對於供樓人士來說仍然是利好消息。
然而,拆息的變動對樓市的影響是複雜的,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雖然按揭成本降低有助於刺激潛在買家的入市意欲,提高租金回報率,從而為樓市帶來正面支持, 但樓市的走向還受到整體經濟環境、市場情緒、政策調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有分析認為,儘管近期減息對樓市有一定支持作用,但不足以扭轉整體樓價下跌的趨勢。
從更廣闊的金融圖景來看,金管局的「放水」操作是維持聯繫匯率制度穩定性的重要手段。 當港元匯價觸發強方兌換保證時,金管局的入市買入美元是根據既定機制進行的,確保港元與美元之間的穩定。這種操作增加了香港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對於維持金融市場的暢順運作至關重要。金管局副總裁陳維民表示,儘管近期金融市場有所波動,但香港金融市場總體運作正常,港元貨幣市場的流動性依然充足。
此外,拆息的變動也反映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資金流動受到全球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美國的貨幣政策走向。由於港元與美元掛鈎,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的變化會影響港元的供求,進而影響香港的拆息。 然而,香港的拆息高低並不完全與香港自身的經濟狀況掛鈎。
展望未來:波動中的平衡之道
近期一個月拆息的回升,是市場在金管局注入流動性後重新尋找平衡的體現。這也提醒我們,金融市場充滿變數,拆息的走勢會受到多重因素的交織影響。對於普通市民而言,密切關注拆息的變化,特別是與房貸相關的一個月和三個月拆息,有助於更好地管理個人財務。
展望未來,全球經濟環境依然複雜,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走向、地緣政治風險、以及本地的經濟活動都可能對香港的資金流向和拆息水平產生影響。金管局將繼續密切監察市場情況,並根據聯繫匯率制度的機制採取相應行動,維持香港金融體系的穩定。
在這個充滿波動的金融世界裡,理解拆息的來龍去脈,看清「放水」背後的邏輯,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個人財務挑戰,也能更深入地認識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韌性與獨特性。這趟資金洪流中的旅程,有時波瀾壯闊,有時暗流湧動,而掌握其中的規律,才能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平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