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充電費高爭議 謝展寰:限價恐阻快充發展

電動車充電站的收費機制一直是電動車車主關注的焦點,特別是近年來部分政府停車場的充電服務開始收費後,相關討論更是甚囂塵上。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針對議員質疑政府停車場充電收費過高的問題時表示,相關收費是由營運商參考同區電動車中速充電服務當時的收費水平而訂定,而「加限制未必有助高速充電樁發展」。 這句話引發了我們對電動車充電收費模式、高速充電發展以及政府在其中的角色的深度思考。

充電收費的兩難:使用者付費與普及誘因

電動車充電服務從免費走向收費,是市場化的必然趨勢。過去政府提供的免費充電,在電動車數量尚少時,是一種推廣策略。然而,隨著電動車逐漸普及,充電設施的營運成本,包括電力、維護、系統管理等日益增加,,,持續的免費服務不僅會對公共資源造成壓力,也不利於市場的健康發展。收費是為了彌補這些成本,並鼓勵私人營運商投入建設更多的充電設施。

然而,充電收費過高確實會影響車主的使用意願,特別是對於充電效率較慢的中速充電樁而言,按時收費的方式可能導致車主為了充滿電而支付較高的費用,進而產生「收費過高」的觀感。, 這種情況在政府停車場尤為明顯,有議員指出政府停車場中速充電器的收費每小時19元至21元,認為定價過高且效率欠佳。,,, 謝展寰局長對此回應,現時政府停車場的收費是由營運商參考市場水平而定,並對營運商提出其他收費模式持開放態度。,,,

這形成了一個兩難局面:一方面,為了促進充電網絡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合理的收費來覆蓋成本並吸引投資;另一方面,過高的收費可能會削弱電動車相對於燃油車的經濟優勢,降低消費者的換車意願,不利於電動車的普及。如何在使用者付費原則與電動車普及的政策目標之間取得平衡,是政府需要審慎考慮的問題。

高速充電的價值與發展瓶頸

謝展寰局長提到「加限制未必有助高速充電樁發展」,這句話點出了高速充電在電動車普及過程中的關鍵作用。高速充電,特別是直流快速充電(DCFC),能夠在短時間內為電動車補充大量電量,極大地緩解了車主的「里程焦慮」,提升了電動車的實用性和便利性,尤其對於需要長途駕駛或時間寶貴的車主而言,高速充電站是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然而,高速充電樁的建設和營運成本遠高於中速或標準充電樁。, 快速充電器本身造價昂貴,從數萬到十萬美元不等,並且需要更強大的電力基礎設施支持,這意味著更高的安裝和維護成本。 如果對高速充電的收費施加過多限制,可能會降低營運商的投資回報率,使其對建設高速充電網絡卻步,最終影響高速充電樁的發展速度和覆蓋範圍。

高速充電網絡的發展是電動車普及的加速器。當車主能夠方便快捷地在公共場所補充電量時,他們對電動車的信心會大增。因此,政府在制定充電政策時,需要在平衡收費與鼓勵高速充電投資之間找到最佳點。

市場力量與政府角色的協奏曲

電動車充電網絡的建設和發展,不能僅依賴市場力量,政府的規劃和引導同樣重要。雖然謝展寰局長強調收費由市場決定,但政府在土地供應、電網升級、制定行業標準和監管等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

政府停車場的市場化是一個重要的嘗試,透過引入營運商,希望能提升服務效率和充電樁的使用率。然而,目前政府停車場的充電器平均使用率僅約7%,這可能反映出按時收費的模式並不符合部分車主的需求,或是收費水平仍有調整空間。,,, 未來營運商可能會考慮採用按充電量收費等更靈活的模式,環保署對此表示持開放態度。,,, 採用按電量收費更符合電動車的充電習慣,也能避免因充電效率問題而引發的收費爭議。

此外,政府還可以透過提供適當的財政誘因,例如對高速充電樁的建設提供補貼或稅務優惠,來鼓勵營運商在高需求區域或重要交通節點佈局高速充電設施。 參考其他國家經驗,政府的主動支持和政策引導對於建立完善的充電網絡至關重要。,

同時,政府也應該加強對充電服務市場的監管,確保收費的透明度和合理性,避免出現壟斷或不正當競爭,保障電動車車主的權益。

邁向更美好的電動車未來

電動車的普及是實現綠色運輸和碳中和目標的重要一環。 完善和便捷的充電網絡是電動車普及的基石。充電站收費問題是這個過程中需要解決的挑戰之一。謝展寰局長的話語提醒我們,簡單地對充電收費進行限制,可能會阻礙高速充電等關鍵基礎設施的發展。

未來的電動車充電服務應該是一個多元化的市場,提供不同速度、不同收費模式的充電選項,滿足不同車主的需求。這需要政府、營運商和車主共同努力,透過開放的溝通和持續的優化,找到一個既能支持充電網絡可持續發展,又能鼓勵更多人選擇電動車的平衡點。當充電變得像加油一樣方便、快捷且價格合理時,電動車才能真正駛入尋常百姓家,我們的城市環境也將因此變得更加清潔和宜人。這條通往綠色出行的道路,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共同鋪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