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衞生署近期推出的新牙醫註冊政策及相關措施,已顯著提升公共牙科服務的人手供應與效率,對改善市民尤其是長者的牙科就診體驗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從新例實施背景、招聘成效及服務優化三方面深入探討這一政策的具體影響與未來展望。
隨著人口老化及口腔健康需求增加,香港公共牙科服務面臨人手不足和資源緊張的挑戰。為此,衞生署於去年底推出了包括《2024年牙醫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在內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允許合資格非本地培訓牙醫有限度註冊並加入公營系統,同時引入網上登記系統以優化病人預約流程。這些舉措旨在擴大專業人才庫,提高服務覆蓋率和運作效率。
根據最新數據,自去年12月30日啟用的牙科街症服務網上登記系統運作順暢,有效減少市民特別是長者親身排隊取籌的不便。該系統引入超額抽籤及候補機制,使公共資源得到更合理分配。截至目前,該項目平均使用率高達99%,顯示出極高的需求與良好的管理效果[1][2]。
在人力資源方面,新招聘的牙醫人數超過65名,其中包括9名經有限度註冊的非本地培訓牙醫,使得在職公營牙醫的人手比例由2024年9月1日的69%提升至現時81%。這不僅緩解了長期以來因人手不足導致門診壓力大的問題,也為擴大街症派籌名額提供了基礎保障[1][2]。隨著人手充足,由6月起衞生署將增加約三成街症派籌名額,大幅提升市民獲得即時基本口腔治療的機會。
此外,新政策還促進了社區層面的支援計劃發展,例如「社區牙科支援計劃」,通過合作非政府組織提供多元化、針對弱勢群體如長者和低收入家庭等群體設計的專業口腔護理服務[2]。這種多管齊下的方法,不但提高整體公共衛生水平,也有助於減輕大型公立診所的人流壓力,更貼近基層社區需要。
綜合以上情況可見,衞生署的新例見效明顯,不僅成功吸納更多合資格人才加入公營隊伍,也透過科技創新優化病患預約流程,有效提升整體運作效率和患者滿意度。在未來,可期待隨著更多非本地培訓專才融入,以及持續完善配套措施,本港公共口腔健康服務將更加全面且具彈性,更好回應不斷增長且多樣化的大眾需求。此外,加強社區合作亦是推動全民口腔健康的重要方向,有助建立更均衡、公平且可持續發展的衛生保健環境。
總結而言,此次衞生署推行的新招募策略與制度改革,是解決香港公共衛生成員短缺問題的一大突破,也是提升基層居民生活質素的重要里程碑。未來應繼續關注政策落實效果並適時調整,以確保每位市民都能享有便捷、高質量且負擔得起的口腔護理服務,共同締造健康美好的城市生活環境。
資料來源:
[1] www.wenweipo.com
[2] www.info.gov.hk
[5] topick.hket.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