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其醫療服務體系一直備受關注。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和市民健康意識提升,牙科服務需求持續增長。為應對這一挑戰,香港衞生署在牙醫人力資源配置和服務模式創新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不僅成功招募大量新血加入牙科團隊,更透過社區支援計劃和數位化服務優化,顯著提升了公共牙科服務的可及性與品質。
牙醫人力資源的戰略性補充
衞生署在人才招募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最新數據顯示已成功引進65名新入職牙醫,其中包含9位透過有限度註冊管道引進的非本地培訓專業人才。這項成果使在職牙醫實際人手比例從2024年9月前的69%大幅提升至81%,有效緩解了長期存在的牙醫短缺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這與《2024年牙醫註冊(修訂)條例草案》的通過密切相關,該法案創造性地開闢了非本地牙醫來港執業的新途徑,既保持專業標準又增強人才流動性。這種靈活的註冊制度借鑑了英國、澳洲等地的經驗,在確保醫療品質的前提下,為香港牙科服務注入了國際化元素。
社區服務網絡的深化拓展
「社區牙科支援計劃」的實施標誌著公共牙科服務向基層延伸的重要轉變。該計劃創新性地與超過20間非政府組織診所建立合作網絡,專門針對長者、低收入家庭等弱勢群體提供可負擔的基礎牙科治療。根據衞生署公開資料,市民可透過專題網頁查詢全港參與計劃的診所名單,並完成線上預約登記。這種公私協作模式(PPP)有效整合了社會資源,其運作機制類似新加坡的「社區健康援助計劃」(CHAS),但特別強化了對牙科服務的專項支持。計劃實施半年來,已服務超過15,000人次,顯著改善了弱勢族群的口腔健康狀況。
數位化服務的全面升級
在服務流程革新方面,衞生署推出的牙科街症服務網上登記系統成為提升效率的關鍵。該系統自去年12月啟用以來,成功將傳統現場排隊的等候時間縮短近70%,特別是便利了行動不便的長者群體。系統採用的「超額抽籤」機制,當登記人數超過服務容量時,會透過公平的隨機抽選分配名額,並設置智能候補功能,使服務使用率維持在99%的高水平。今年6月開始,衞生署更將服務名額增加30%,同時優化登記界面,新增時段提醒和文件上傳功能。這種數位轉型與韓國首爾的「智慧牙科預約系統」有異曲同工之妙,都體現了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這些措施共同構建了更完善的公共牙科服務體系,但未來仍有深化空間。建議可參考日本「地域包括照顧系統」的經驗,進一步將牙科服務整合到基層醫療網絡;同時加強與大學牙醫學院的合作,建立更穩定的人才培養管道。香港醫療政策的持續創新,不僅解決當前的服務缺口,更為全球城市應對口腔健康挑戰提供了寶貴的「香港方案」。這套結合人才策略、社區支援與科技應用的多元模式,正逐步實現「全民口腔健康」的公共衛生目標。
資料來源:
[1] www.wenweipo.com
[2] www.info.gov.hk
[5] csradar.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