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驚魂 病人術後才知出事

手術室裡的意外波瀾:當信任遇上冰冷事實

醫療,本應是信任與專業的殿堂,病患將生命健康託付於此。然而,當手術室這個最需要安全無虞的環境,卻出現狀況,而病人事後才從醫生口中得知,這不僅僅是醫療程序的問題,更是對醫病關係的一次嚴峻考驗。近日,聖德肋撒醫院(俗稱法國醫院)的手術室冷氣故障事件,便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了陣陣漣漪,讓公眾再次關注醫院處理醫療事故的透明度與病人知情權的重要性。

事發經過:冷氣故障引發的疑慮

據了解,這起事件發生在去年7月底,聖德肋撒醫院主座大樓的手術室冷氣系統發生故障。當時正有手術進行,其中有手術室出現冷凝水。儘管院方起初兩度否認有滴水情況,最終仍在12日承認事件。這一情況是由當天在手術室內進行手術的外科專科醫生廖子良所揭露。

病人何太的遭遇:術後才得知的真相

事件中的病人何太接受訪問時表示,自己是在手術後從廖醫生口中才得知手術室曾發生冷氣故障及出現冷凝水的情況。這突顯了一個核心問題:病人對於影響自身手術環境的狀況,卻是在事後才被告知,而且並非由院方主動通知。這無疑讓病人感到錯愕與不安,也對醫院的資訊發布機制產生疑問。何太因此促請院方公開道歉,並提供合理的解釋與保障。

手術室環境:無菌狀態的重要性

手術室的環境要求極高,必須維持嚴格的無菌狀態,以降低感染風險。冷氣故障導致的冷凝水問題,即使醫院方面表示已採取措施如在病人身上蓋布等,仍難免引發外界對於手術環境是否仍維持無菌的疑慮。醫生廖子良也質疑,在冷氣故障期間,手術環境可能已非無菌狀態。 儘管醫院護士長表示沒有病人術後出現後遺症,但這並不能完全消除病人及其家屬對於潛在風險的擔憂。

資訊公開與病人知情權:醫療倫理的基石

這起事件再次凸顯了醫療資訊公開與病人知情權的重要性。病人有權知道與其醫療過程相關的所有重要資訊,包括可能影響手術結果或安全的環境因素。醫院作為提供醫療服務的機構,有責任在事件發生後,主動、及時、透明地向病人披露相關資訊,並解釋可能產生的影響與採取的應對措施。延遲或被動地告知,不僅損害了醫病之間的信任,也可能引發不必要的猜測和擔憂。

回顧過往:私家醫院的醫療事故通報機制

香港的私家醫院曾發生過多宗醫療事故,例如聖德肋撒醫院在2018年曾發生病人術後遺留紗布於體內的情況,以及2017年發生腹腔手術遺留儀器零件的事件。這些事件都提醒我們,即使是設施齊全的私家醫院,醫療風險依然存在。更重要的是,這些事件的處理過程往往也受到公眾的關注,其中通報機制與透明度是重要的討論面向。

根據現行機制,私家醫院在發生某些嚴重事故後,需要在指定時限內向衞生署呈報。然而,對於非嚴重的事故,通報的標準和時限可能存在灰色地帶。這也是為何公眾會質疑私家醫院與公立醫院在事故通報標準上是否存在差異。有線新聞的報道便指出,聖德肋撒醫院的手術室冷氣故障事件並未呈報衞生署,而衞生署回覆投訴時認為醫院已即時採取應變措施減低風險,加強監察病人,並無發現醫院違反相關條例及守則。 這一情況是否代表現行的通報機制存在不足,值得進一步檢討。

重建信任:醫院應有的作為

面對這起事件,聖德肋撒醫院應當採取更積極主動的態度,重建公眾及病人的信任。首先,院方應就冷氣故障事件及其後續處理方式,向受影響的病人致歉,並清晰解釋事件的始末、對手術的潛在影響以及醫院採取的補救措施。其次,應檢討現行的內部通報機制,確保即使是非嚴重的設施問題,只要可能影響到醫療安全或病人權益,都應及時向病人告知。同時,公開事故處理流程和通報標準,增加透明度。

病人的聲音:知情權不容忽視

病人在醫療過程中並非被動的接受者,他們是醫療服務的使用者,享有基本的權利,其中知情權是最重要的一環。當醫療環境或程序出現狀況時,病人的知情權應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透過何太的經歷,我們看到病人對於自身醫療過程的資訊有著強烈的需求,並且希望獲得真誠的對待。醫院應將病人視為合作夥伴,而非僅僅是服務對象,建立更開放、平等的溝通模式。

前瞻未來:提升醫療品質與透明度

聖德肋撒醫院手術室冷氣故障事件,是一個值得所有醫療機構深思的案例。它提醒我們,醫療品質不僅僅體現在手術技術和設備上,更體現在風險管理、資訊透明度以及與病人的溝通上。未來,醫院應加強對基礎設施的維護和監測,建立更完善的應急預案,以應對突發狀況。同時,提升醫療事故通報機制的清晰度和透明度,讓病人能夠及時了解情況,保障自身的權益。

總結:信任的基石需要用心維護

醫療信任的建立是一個長期且脆弱的過程,而一次不透明或處理不當的事件,就可能對其造成嚴重的損害。聖德肋撒醫院的冷氣故障事件,雖然未傳出嚴重的醫療後果,但其資訊披露方式已然引起了病人的不滿和公眾的關注。這提醒我們,在追求醫療技術精進的同時,更不應忽視對病人的尊重和權益保障。只有建立在公開、透明和真誠溝通基礎上的醫病關係,才能真正維護醫療的尊嚴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