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臺灣釋迦產業面臨氣候變遷帶來的嚴峻挑戰,尤其是颱風侵襲導致農作物減產的問題日益嚴重。2024年康芮等颱風對東部地區釋迦種植造成重大損失,為了保障農民收益並穩定市場供應,政府積極推動收入保險制度。本文將從釋迦收入保險理賠的背景、實施成效及未來展望三方面進行探討。
颱風侵襲與釋迦減產現況
臺灣東部地區是釋迦的重要生產基地,但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每逢颱風季節常遭受強風豪雨侵襲。2024年度康芮颱風重創臺東縣,使得大量釋迦果實受損或提早落果,直接影響當年度收成量與品質。據農業部統計,此次災害導致1786位投保農民受到影響,理賠面積達1871公頃[5]。
這種自然災害不僅使農民面臨經濟損失,也衝擊整體市場供需平衡,加劇價格波動與消費者信心的不穩定。因此,有效的收入保障機制成為維護農業生態系統和促進永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釋迦收入保險理賠制度運作及成效
為因應氣候異常帶來的生產不確定性,政府自推動「作物收入保險」以分散天災造成之經濟衝擊。今年(113年度)針對釋迦品項啟動理賠程序,共計支付約3.73億元新台幣給予受損農戶,有效填補其因減產而蒙受的財務缺口[1][2][5]。
此項措施涵蓋了多數主要種植區域,不僅保障了投保者權益,也提升了整體抗災能力。透過精準核算損失範圍及金額,使得資金能迅速且公平分配至真正需要幫助的農戶手中。此外,此舉亦鼓勵更多農民參加保險,提高整體覆蓋率,有助於形成更完善且具韌性的防災網絡。
未來挑戰與政策建議
儘管目前收入保險已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自然災害帶來的衝擊,但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趨勢持續加劇,以及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仍需持續優化相關政策。一方面,可考慮擴大保障範圍,包括其他高價值或易受影響作物,以提升整體防禦力;另一方面,加強預警系統和智慧化管理技術應用,如利用大數據分析預測可能損害,提高防範效率。
此外,加強宣導教育讓更多小規模或偏遠地區農戶了解並參與收入保險,也是未來工作重點之一。同時結合地方政府、學術單位及私人企業力量,共同研發耐旱耐病品種,提高作物本身抗逆境能力,也是長遠之策。
總結而言,今年度因康芮等颱風吹襲所引起之113年度臺灣東部地區釋迦減產問題,在政府推行下成功獲得約3.73億元的新台幣理賠補償,不僅有效緩解了廣大投保農民經濟壓力,更彰顯出我國在天然災害管理上的制度成熟度[5]。未來須持續深化相關措施,以確保持續支持本土特色水果產業健康穩健發展,同時增強抵禦極端氣候挑戰之能力。如此方能維護國內食安、促進地方經濟繁榮,以及保障每一位辛勤耕耘者的權益和尊嚴。
資料來源:
[1] n.yam.com
[3] kmweb.moa.gov.tw
[5] www.cna.com.tw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