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5年人工水平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尤其在經濟環境變化及生活成本持續上升的背景下,了解本地收入中位數、平均工資及各行業薪酬狀況,有助市民和政策制定者掌握勞動市場趨勢。本文將深入探討2025年香港打工仔的月入中位數與平均人工,並分析五大行業中薪酬中位數最高的情況,從而反映本港經濟活力與就業結構。
首先,根據CTgoodjobs於2025年首季進行的調查顯示,本港員工(涵蓋初級員工至主管/主任級)的月入中位數為23,000港元,相較去年22,000元提升約4.5%[1]。管理層人員的月入中位數則達38,000元,比去年35,000元增長8.6%,顯示高層職位薪酬增幅更明顯。此外,全港住戶月入中位數則約為30,000元,比2022年的28,300元上升了1,700元[2]。這些資料反映出整體薪酬水平有一定程度提升,但仍存在區域及職級差異。
在家用支出方面,同一調查指出受訪者每月平均給予家用金額約為5,000港元,其中56至60歲年齡層每月給家用最高達10,000港元,其次是61歲或以上(9,000港元)以及46至50歲(8,000港元)[1]。相對而言,新近投身社會的21至25歲受訪者,每月給家用僅約4,000港元,可見不同年齡階段對家庭財務貢獻存在明顯差異,也反映了收入結構隨人生階段變化。
談到不同行業的薪資表現,雖然具體五大行業排名未完全公開,但可從相關報告推測金融服務、資訊科技、專業服務、醫療健康及管理職系等領域普遍擁有較高薪酬水準。例如,中西區作為全香港收入最高分區,其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達42,600至60,100港元不等,而該區聚集大量金融和專業服務機構[2]。此外,一些基礎崗位如樓宇主任/保安主任男性平均薪金約19,762 港幣,而一般清潔工則低於13千左右[3],說明不同行業間收入落差仍然存在。
綜合來看,2025年香港整體人工呈現穩步上升趨勢,中低層員工與管理層均有所改善,但貧富懸殊問題依舊突出,不同地區和行業之間收入差距明顯。此外,不同年齡群體在家庭財務支持上的能力亦有分別,需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弱勢群組保障其基本生活質素。同時,高收入行業集中於金融和專業服務領域,也提示求職者應重視技能提升以爭取更佳待遇。
未來展望方面,在全球經濟波動與本地產業轉型的大環境下,加強培訓和創新能力將是提高個人競爭力的重要方向;政府亦需持續推動公平就業政策,以縮小貧富鴻溝並促進勞動市場多樣化發展。總括而言,把握最新人工趨勢,有助市民合理規劃事業發展與家庭理財,同時促使社會資源更有效配置,共建包容且繁榮的香港經濟環境。
資料來源:
[1] www.hk01.com
[5] www.163.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