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界的對話:教宗良十四世對媒體與人工智慧的深刻洞見
剛履新不久的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選擇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千餘名媒體工作者會面,這場意義非凡的會晤不僅是他擔任教宗後的首次公開與媒體接觸,更是一次對當今資訊傳播與科技發展浪潮的深刻回應。 教宗的談話不僅展現了教會對新聞自由的堅定支持,也對人工智慧帶來的挑戰提出了謹慎的呼籲,為媒體工作者和整個社會提供了一份寶貴的倫理指南。
媒體的使命:追求真相與促進和平
教宗良十四世在會談中,首先表達了對媒體工作者辛勤付出的感謝,特別是在報導近期教會重大事件期間,記者們展現的專業與投入。 他強調,媒體在現代社會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其使命不僅僅是傳遞資訊,更是塑造文化、建立對話空間的關鍵力量。 教宗敦促記者們選擇「有利於和平的溝通模式」,避免陷入意識形態或黨派的紛爭,因為「只有獲得充分資訊的人,才能做出自由抉擇」。
他特別聲援那些為追求真相而身陷囹圄的記者,稱他們的苦難挑戰了國際社會的良知,並公開呼籲釋放這些被監禁的新聞工作者。 教宗認為,這些記者,特別是那些冒著生命危險報導戰爭的人,展現了捍衛人類尊嚴、正義和人民知情權的勇氣。 教會肯定他們的見證,並將新聞自由視為一份珍貴的禮物,必須得到保障。
警惕「言語和圖像之戰」:重建溝通的基石
在這個資訊爆炸、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教宗良十四世敏銳地指出,溝通的方式至關重要。他引用了前任教宗方濟各的話,呼籲「解除溝通中的所有偏見、怨恨、狂熱甚至仇恨」。 他強調,「必須對言語和圖像之戰說『不』,必須拒絕戰爭的典範」。 我們不需要大聲、強烈的溝通,而是需要能夠傾聽弱勢聲音的溝通。 解除言語的武裝,才能幫助解除世界的武裝,讓我們能夠分享不同的世界觀,並以符合人類尊嚴的方式行事。 這番話深刻地提醒著媒體與大眾,在追求速度與流量的同時,不能忘記溝通的根本目的應是理解與連結,而非對立與撕裂。
人工智慧的雙刃劍:責任與 discernment 並行
教宗良十四世的談話中,人工智慧(AI)是一個重要的焦點。他認為AI是當代人類面臨的最關鍵挑戰之一。 教宗強調,AI雖然具有「巨大的潛力」,但也需要「負責任且明智地」使用。 他敦促媒體工作者確保AI的應用能夠「造福全人類」。 這番話呼應了前任教宗方濟各對AI發展的擔憂,方濟各曾警告,若無妥善規範,AI可能導致歧視、社會不公,甚至削弱多元價值。
教宗良十四世將AI的興起與「另一場工業革命」相提並論,並指出教會的社會教義在這場變革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應對捍衛人類尊嚴、正義與勞工權益的新挑戰。 這顯示梵蒂岡對AI的態度並非一概而論的拒絕,而是認識到其潛力,同時強調必須以倫理和人文價值為導向來發展和應用這項技術。教宗的呼籲,為AI時代的媒體倫理與科技發展指明了方向,提醒我們在擁抱新技術的同時,更應警惕其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並積極尋求平衡與規範。
承襲與前瞻:開創教會與世界的對話新篇章
教宗良十四世選擇「良十四世」作為自己的名號,正是為了向19世紀末的教宗良十三世致敬。 良十三世曾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發表《新事通諭》,為當時的勞工權益與社會不平等問題提供了教會的回應。 教宗良十四世表示,他將延續這份精神,在當前的人工智慧時代,以教會的社會教義來應對新的挑戰。 這不僅是向歷史致敬,更是宣示他將致力於讓教會在當代世界變革中,持續發揮道德和倫理的引導作用。
教宗在會見記者時的幽默感也拉近了與媒體的距離。 他開場時以英文開玩笑,感謝大家的歡迎,並笑稱真正的掌聲是要看大家在致詞結束時是否「還醒著」。 這種輕鬆自然的交流方式,展現了他開放和親和的風格,也為他與媒體未來的互動奠定了良好基礎。
總結
教宗良十四世與多國記者的會面,是一場充滿智慧與深度的對話。他不僅重申了新聞自由的重要性,聲援受迫害的記者,更對人工智慧時代媒體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富有遠見的看法。他呼籲媒體報導真相、促進和平,警惕「言語和圖像之戰」,並強調在利用AI的同時,必須負責任且明智,確保科技為全人類的福祉服務。 教宗的訊息,不僅是對媒體界的期許,更是對整個社會的反思。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如何運用溝通的力量,如何駕馭科技的洪流,是我們共同面臨的課題。 教宗良十四世的深刻洞見,為我們提供了一份寶貴的倫理羅盤,指引我們在追求進步的同時,不忘人文關懷與對真相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