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中的曙光:中美關稅戰的暫緩與保留
全球經濟的晴雨表,中美貿易關係,近期似乎出現了一絲緩和的氣息。一份聯合聲明,如同迷霧中的一道曙光,預告著關稅戰的戰火暫時不會全面蔓延。然而,細讀之下,這份聲明更像是一場策略性的暫停,而非全然的握手言和。雙方互相大幅暫緩了部分加徵關稅的執行,卻又不約而同地選擇保留了那看似微不足道的10%關稅。這背後的博弈與盤算,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暫緩的喘息空間:為何選擇此時按下暫停鍵?
此次中美雙方在日內瓦經貿會談後發布聯合聲明,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大幅暫緩了自今年4月以來互相加徵的關稅。根據聲明內容,雙方都將暫停實施部分高達24%的關稅,為期90日。這無疑為兩國企業和全球供應鏈提供了寶貴的喘息空間。
為何選擇在此時暫緩關稅?從經濟層面來看,持續升級的關稅戰對兩國經濟都帶來了不小的壓力。高額關稅推高了進口成本,損害了消費者利益,也擾亂了全球貿易秩序。對於企業而言,不確定性是最大的敵人,關稅的來回變動使得生產計畫和投資決策變得異常困難。暫緩部分關稅,可以視為雙方為緩解內部經濟壓力、穩定市場預期所做的共同努力。
從談判策略來看,暫緩執行部分關稅,是為進一步對話和協商創造有利氛圍。香港01的報導指出,雙方同意在採取上述舉措後,建立機制繼續就經貿關係進行協商。這表明暫緩關稅並非終點,而是為下一階段的談判鋪路。透過降低部分關稅,雙方展現出一定的靈活性和善意,這有助於重建信任,為解決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創造條件。
保留的10%:微小數字背後的大文章
在暫緩部分關稅的同時,中美雙方都選擇保留了加徵剩餘的10%關稅。這個看似不起眼的數字,卻蘊含著豐富的意義。首先,保留10%關稅是一種姿態的宣示。它表明儘管暫緩了大部分關稅,但雙方並未放棄使用關稅作為談判籌碼的權利。這種保留是一種彈性,也可能是一種潛在的壓力。
其次,這10%關稅可能針對的是特定類別的商品。雖然聯合聲明中並未詳細列出保留10%關稅的具體商品清單,但在過去的貿易摩擦中,雙方都曾針對對方的重點產業和商品徵收關稅。保留這部分關稅,可能是為了在未來談判中保留對某些敏感領域的談判空間和影響力。
此外,保留10%關稅也反映出中美貿易結構性問題的複雜性。鉅亨網的報導曾提及,即使在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中國承諾在兩年內額外採購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實際完成率也只有約60%。這說明即使達成協議,執行和解決深層次問題依然困難重重。保留部分關稅,可能也是為了督促對方在某些方面做出更多讓步。
芬太尼與結構性改革:隱藏在關稅背後的議題
除了關稅本身,此次中美經貿會談也觸及了一些更為敏感和複雜的議題。有報導指出,花旗集團認為芬太尼可能是中美談判中較為輕鬆的部分,並可能建立促進合作的工作機制。芬太尼問題不僅涉及貿易,更牽涉到公共健康和國家安全。在聯合聲明中提及建立機制繼續協商經貿關係,也可能暗示著除了傳統的貿易議題,雙方也將就這些非傳統的經濟相關議題進行對話。
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如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移、產業補貼等,一直是中美貿易摩擦的核心。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的報導在回顧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時指出,雖然協議包含結構性改革,但很多情況已經發生變化,國家安全和高科技出口管制等問題使得達成升級協議難度更大。保留部分關稅,或許也是為了在未來的談判中,能夠更好地應對這些難啃的骨頭。
前方的路:不確定性與持續的博弈
儘管此次中美雙方大幅暫緩了部分關稅執行,並同意建立持續協商的機制,但前方的路依然充滿不確定性。90日的暫緩期轉瞬即逝,屆時雙方能否達成更具實質性的協議,仍是未知數。
花旗集團的報告估計,即使達成1.5版本協議,美國對華實際關稅稅率可能仍會降至約45%,而非完全取消。這表明全面回到零關稅時代的可能性較低。持續的博弈和談判將是中美經貿關係的常態。雙方需要在各自的利益和關切之間尋找平衡點,這將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對於企業而言,面對這種不確定性,需要保持靈活性,調整供應鏈布局,並密切關注談判進展。對於全球經濟而言,中美關係的緩和固然是好事,但只有當雙方能夠真正解決結構性問題,建立更穩固的互信基礎,才能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繁榮注入持久的動力。這場關於關稅的遊戲,從來就不只是數字的加減,更是兩個大國之間在經濟、科技、乃至全球影響力層面的深度博弈。暫緩與保留,只是這場大戲中的一個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