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辰母親節承諾:監督政府如母持家

母親的智慧:審視政府理財的「應使則使、應慳則慳」之道

母親節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日子,而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立法會議員田北辰選擇走入社區,與市民交流,並特別強調了政府理財應當學習母親的智慧,做到「應使得使,應慳則慳」。 這句看似簡單的話語,實則蘊含著深刻的理財哲學,不僅適用於家庭開支,對於管理一個城市的公共財政,更是至關重要。 讓我們一同深入探討,如何將這種「母親式」的理財智慧,落實到政府施政之中。

當家庭的「財政部長」:母親的理財藝術

每個家庭的母親,往往是家中的「財政部長」。她們精打細算,深知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 購買日常用品時,會貨比三家;面對不必要的開銷,會毫不猶豫地拒絕;但在孩子的教育、家人的健康等關鍵時刻,卻又願意慷慨投入。 這種務實而有遠見的理財方式,正是「應使得使,應慳則慳」的最好體現。 母親的理財藝術,不僅僅是數字的加減,更是一種對家庭未來的責任感和規劃能力。 她們懂得分辨「需要」與「想要」,知道什麼是長期投資,什麼是短期消費。

政府的「家庭開支」:公帑的運用與挑戰

將視角轉向政府,其所管理的公共財政,就好比一個龐大的家庭開支。 公帑來自於全體市民的稅收及其他收入,理應被謹慎使用,服務於市民的福祉和城市的發展。 然而,近年來,社會對於政府開支的關注度持續提高。 有人認為政府開支增長過快,未能有效控制。 也有人對一些大型基建項目或公共活動的效益提出質疑。 這些討論都指向同一個核心問題:政府是否做到了「應使得使,應慳則慳」?

以母親的智慧審視政府開支

田北辰議員提出的「如媽媽應使得使、應慳則慳」的承諾,正是在呼籲政府學習母親的理財智慧,更有效地管理公帑。 具體而言,這意味著什麼呢?

首先是「應使得使」。 這並非鼓勵浪費,而是指在對香港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的領域,政府應該加大投入。 例如,教育、醫療、創新科技、人才培養等,都是關乎城市競爭力和市民長遠福祉的關鍵範疇。 在這些領域進行前瞻性的投資,雖然短期內可能需要較大的開支,但能為香港帶來長遠的回報。 正如母親願意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因為她們知道這是孩子未來的基石。 同樣,政府在提升市民整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上的投入,也是建設更美好社會的必要支出。 此外,對於能提升政府效率、改善民生服務的必要開支,也應當確保資源到位。

其次是「應慳則慳」。 這要求政府在非必要、效益不彰或存在浪費的領域,堅決削減開支。 這可能包括精簡政府架構、提高行政效率、審慎評估大型項目的成本效益、避免不必要的公關和宣傳開支等。 近年來,社會上不乏對政府開支的質疑聲音。 例如,有議員提到個別政府部門的開支增長,以及一些效益不明的項目。 這些都提醒政府,在花費公帑時,必須更加謹慎,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得物有所值。 削減非必要開支,不僅可以騰出更多資源用於更重要的領域,也能向市民展現政府負責任的態度。

監督的力量:確保公帑用得其所

田北辰議員在母親節落區,除了表達對母親的敬意外,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聽取市民的意見,並承諾監督政府的財政運用。 作為立法會議員,他們在監督政府施政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包括審核和批准財政預算、質詢官員、參與政策討論等。 市民的聲音是監督政府的重要力量。 透過與市民交流,議員可以更了解市民對政府開支的看法和期望,將這些意見帶入議會,形成有效的監督。

在當前香港面臨財政壓力的情況下,這種監督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確保公共服務不受影響,甚至有所提升,同時又能有效控制開支,是政府和立法會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 這需要政府展現更大的改革勇氣和擔當,打破固有思維,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在內部管理上精打細算。 立法會議員則需要提出具體可行的改革方案,而非泛泛而談。

借鏡母親的智慧,開創財政新局面

將母親的理財智慧應用於政府財政管理,不僅僅是一種比喻,更是一種工作思維的轉變。 這要求政府在制定財政政策時,多一份審慎和遠見,少一份盲目和浪費。 像母親一樣,政府需要為香港的長遠發展儲備力量,同時照顧好眼前的需要。

未來的財政規劃,需要更加透明和公開,讓市民了解公帑的去向,增加市民對政府的信任。 同時,政府也需要積極尋找開源的方法,例如發展新興產業、吸引投資等,增加政府收入,為未來的公共開支提供更堅實的基礎。 這一切,都需要政府、立法會以及全體市民的共同努力。

在母親節這個充滿愛和感恩的日子裡,田北辰議員的承諾提醒我們,政府的理財之道,應當學習母親的智慧,做到「應使得使,應慳則慳」。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保公共財政的健康和可持續性,為香港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讓每一個市民都能分享到發展的成果。 願這份「母親的智慧」,能指引香港走向更加繁榮和穩健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