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重啟 川普喊全面談判

撥雲見日?中美經貿會談的「全面重啟」之路

一場聚焦全球目光的會談,正在瑞士日內瓦悄然進行。中美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其經貿關係的每一次波動,都牽動著全球市場的神經。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句「全面重啟」,為這次高層級經貿磋商塗上了一抹樂觀的色彩,但也同時引發了外界對於「重啟」究竟意味著什麼的無限遐想。這不僅是一場關於關稅與貿易平衡的對話,更是一次在複雜地緣政治背景下,試圖尋找合作最大公約數的艱難探索。

瑞士的湖光山色,見證著這場超過十小時的馬拉松式會談。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貿易代表格里爾領銜的雙方代表團,圍繞著當前緊繃的經貿關係展開了深度交流。會談的持續,本身就釋放出一個積極訊號:儘管分歧猶存,但對話的管道依然暢通,雙方都有意願坐下來談,尋求解決之道。新華社的評論文章也指出,雙方坐下來談具有積極意義,是解決分歧、避免衝突升級的必要途徑。

「全面重啟」:是口號還是行動?

特朗普總統在會談結束後,透過社交平台表達了他的看法。他形容這次會談「非常好」,雙方討論了許多議題並達成許多共識,並以「友好和建設性」的方式,協商「全面重啟」美中貿易關係。 他也表示,希望看到中國對美國企業更加開放,認為這對中美兩國都有好處。 此外,特朗普在會談前曾提及將對華關稅從145%降至80%似乎合理,並指示團隊提出關稅稅率的底線。 稍後更有報導指出,他甚至可能考慮將部分稅率降至34%。

然而,「全面重啟」這個詞彙的份量非同小可。它是否意味著回到貿易戰爆發前的狀態?這顯然是不現實的。過去幾年,中美經貿關係經歷了深刻的結構性變化,彼此的疑慮和不信任感已經累積。因此,「重啟」更可能是一種姿態,表達雙方希望能夠在一個新的起點上,以更務實和建設性的態度來處理問題。

從「戰」到「談」:背後的考量

這次會談的舉行,是在新一輪「關稅戰」爆發後進行的。 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中國也採取了報復性措施,導致雙邊貿易受到嚴重衝擊。 在此背景下,雙方都有理由回到談判桌前。

對美國而言,高額關稅雖然給予了談判籌碼,但也對美國企業和消費者造成了壓力。降低關稅,有助於緩解通膨壓力,並為美國企業在華發展創造更有利的環境。特朗普總統近期多次釋放可能降低關稅的訊號,也反映了這種考量。 同時,美國也希望中國在市場開放、智慧財產權保護、產業補貼等結構性問題上作出更多讓步。

對中國而言,與美國保持穩定的經貿關係至關重要。中美是全球兩大經濟引擎,兩國經貿合作對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增長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新華社的評論也強調,中美加強對話溝通,妥善管控分歧,拓展互利合作,世界經濟才能更好向前。 儘管中方立場堅定,不會犧牲原則立場尋求達成任何協議, 但願意坐下來談,本身就展現了尋求務實解決方案的意願。

談判的難點與前景

儘管特朗普總統釋放出樂觀訊號,但中美經貿關係的複雜性決定了這次談判不可能一蹴可幾。過去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未能完全解決所有問題,而新冠疫情的爆發也打亂了原有的協議執行節奏。

這次會談所涉及的議題據報包括關稅水平和芬太尼問題。 預計美國對中國製造和營運的船隻徵收新的港口費也可能成為談判議題。 這表明雙方關注的範圍廣泛,且不乏敏感和棘手的領域。

談判的成功與否,最終取決於雙方能否展現足夠的誠意和務實態度。中國官媒的評論也指出,對話效果有賴於雙方的誠意與努力,尤其在於美方能否真正做到理性務實。如果說一套、做一套,甚至企圖以談為幌子,繼續搞脅迫訛詐,中方絕不會答應。 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中方對於談判的謹慎態度和底線思維。

「全面重啟」的道路註定不會平坦。它需要雙方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礎上,通過深入溝通和協商,逐步累積互信,縮小分歧。這不僅是對談判代表智慧和耐心的考驗,也是對兩國領導人政治決斷的考驗。

下一步:觀察與行動

雖然首日會談結束時,雙方均未就談判的實質內容發表任何聲明,也未表示在降低高額關稅方面取得任何進展, 但會談的繼續本身就是一個積極訊號。接下來的談判進展,以及雙方後續釋放的訊息,將是判斷「全面重啟」是否能從願景走向現實的關鍵。

全球市場正密切關注著日內瓦的動態。任何有助於緩解貿易緊張局勢的進展,都將為不確定的全球經濟注入信心。然而,在「全面重啟」真正實現之前,我們仍然需要保持謹慎樂觀,並密切關注談判的每一個細節。

總而言之,中美經貿高層會談的繼續以及特朗普總統提出的「全面重啟」,為當前緊張的雙邊關係帶來了一線曙光。這是一次重要的對話嘗試,儘管前路漫漫,但只要雙方願意相向而行,以建設性的姿態尋求共同點,就有可能為中美經貿關係翻開新的一頁,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繁榮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