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良十四世:AI時代捍衞人性

引領時代思潮的梵蒂岡新章:教宗良十四世與AI倫理的深度對話

科技的浪潮洶湧而來,人工智慧(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世界,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深層次的倫理挑戰。在這個關鍵時刻,天主教會的新任教宗良十四世,以其首次公開講話和行動,清晰地揭示了梵蒂岡在AI時代的新方向:繼承前任教宗方濟各的改革遺志,並將捍衛人類尊嚴視為應對AI挑戰的核心使命。這不僅是教會對當代社會的回應,更是對人類未來發展的深刻反思。

人工智慧的雙刃劍:機遇與潛在風險

人工智慧的發展猶如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釋放出巨大的潛能,但也伴隨著不容忽視的風險。從日常生活的智慧助理到工業自動化,再到尖端醫療診斷和金融分析,AI的應用無處不在。它提高了效率,改善了生活,甚至在某些領域展現出超越人類的能力。然而,正如硬幣的另一面,AI也引發了關於隱私、數據安全、演算法偏見、失業潮以及自主武器等一系列問題。

梵蒂岡對科技發展的關注並非始於今日。事實上,教宗和梵蒂岡機構,特別是宗座科學院,在過去的40多年裡,一直密切關注並提出對人工智慧發展與應用的擔憂。 這些擔憂涵蓋了從技術本身到其對個人和社會影響的廣泛層面。梵蒂岡認為,科技進步是天主創造計畫的一部分,但人類必須負起責任,確保科技用於助人而非傷人。

方濟各教宗的遺產與新任教宗的承諾

已故教宗方濟各在任期間,對科技倫理給予了高度關注,並多次強調人工智慧的發展必須以人類尊嚴為中心。 他將AI時代描述為一個「劃時代的轉變」,並呼籲國際社會對AI技術的發展進行監督,以保衛人類的生命和尊嚴,警告不能對AI失去控制權,也不能讓人力被人工智慧取代。 方濟各教宗更成為首位在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發表演講的教宗,針對人工智慧的危害發表演講時,呼籲禁用「致命自主武器」。

教宗良十四世在首次與全體樞機主教會面時,明確表示將繼承方濟各教宗的願景和改革。 他選擇「良」為教宗名號,部分原因正是為了紀念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倡導社會正義、關注工人權益的教宗良十三世。 這寓意著新任教宗將延續教會對社會變革的關注,並將在新的工業革命——人工智慧時代,繼續捍衛人類的尊嚴、正義和勞動。

捍衛人類尊嚴:AI倫理的核心

梵蒂岡對人工智慧倫理的核心主張,在於強調人類的固有尊嚴是評估一切新興技術的關鍵準則。 AI是否合乎道德,取決於它能否幫助人們尊重並提升這種尊嚴。 《人工智慧倫理羅馬呼籲》便是這一理念的具體體現。這份文件由宗座生命科學院與微軟、IBM、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以及義大利創新部等共同簽署,旨在促進以道德為導向的人工智慧發展。 它強調了透明性、包容性、負責任、公正和可靠、安全和隱私等原則,以確保數字創新和技術進步能夠服務於人類的智慧和創造力,而非逐漸取代人類。

梵蒂岡近日發布的《Antiqua et Nova》(新舊事物)文件,進一步闡述了其在AI倫理上的立場。 文件指出,儘管人工智慧在某些方面能力驚人,但人類智慧的創造性、精神性和道德維度是AI無法觸及的。 因此,AI應當作為輔助人類決策的工具,而非取代人類。 文件也明確禁止利用AI進行歧視、造成心理或生理傷害,或使用潛意識操控技術。 在醫療領域,病患治療的決策和責任必須始終由人承擔,不能委託給AI。 在司法領域,AI系統僅可用於研究,實際的法律解釋和判斷仍是人類法官的專屬職責。

教會的角色與未來的挑戰

教宗良十四世與樞機主教們的首次會面,除了重申繼承方濟各教宗的遺產外,也探討了教會面臨的主要問題,其中就包括人工智慧帶來的挑戰。 正如加拿大籍樞機切爾尼(Michael Czerny)所言,新任教宗將面臨包括人工智慧、戰爭擴大和氣候危機等挑戰。

教會認為,在AI時代,僅僅訓練人們正確使用新技術是不夠的,也不能僅憑設備和演算法研究人員的道德感,而是需要發展「演算法倫理」。 這需要教會與科技界、學術界以及社會各界進行包容性的對話,共同探討如何利用AI和數字技術來服務人類家庭。 教會也應利用其在教育、醫療和社會服務方面的機構,積極參與AI的道德發展,扮演先知性的角色,確保AI為全體人類效力。

教宗良十四世的出現,以及梵蒂岡對人工智慧倫理的持續關注,為這個快速發展的科技時代注入了一股重要的道德力量。他對前任教宗遺產的繼承和對AI挑戰的正面回應,預示著天主教會將在引領時代思潮、捍衛人類尊嚴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結語:科技向善,以人為本

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充滿未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它將持續深刻地影響我們的生活。教宗良十四世與梵蒂岡在AI倫理上的清晰立場和行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視角:科技的發展必須始終以人為本,服務於人類的福祉和尊嚴。這不僅是天主教會的呼籲,也應是全人類共同努力的方向。只有將倫理原則融入AI的設計、開發和應用之中,我們才能確保這項強大的技術,真正成為促進共同利益、構築更美好世界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