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坦承:俄烏以巴戰事難解

地緣政治的迷霧:當「迅速結束」遇上現實的頑石

曾經誓言若當選將「迅速結束」俄烏戰爭和以巴衝突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近日據報私下承認,這兩場曠日持久的衝突比他預期的更加複雜和難以解決,甚至因此感到沮喪,夜不能寐。 這番話,無疑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戰事,以及地緣政治的詭譎多變,增添了新的註腳。從競選時期的豪情壯志,到據報私下的心有餘而力不足,特朗普的態度轉變,不僅折射出國際衝突根深蒂固的複雜性,也提醒我們,解決之道絕非一蹴可幾。

地緣政治的棋局,從來不是單純的你來我往。俄烏戰爭與以巴衝突,更是盤根錯節,牽涉其中的不僅是衝突雙方,還有盤踞其後的歷史恩怨、宗教分歧、大國博弈,以及難以計數的個體命運。要在這樣的迷霧中找到出路,需要的不是單純的決心和口號,而是對錯綜複雜現實的深刻理解和耐心周旋。

俄烏戰爭:當普京「想要整個烏克蘭」

俄烏戰爭的難解,核心在於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目標與烏克蘭的堅守之間的巨大鴻溝。據特朗普私下表示,普京在談判中「尤其難談判」,因為他「想要整個烏克蘭」。 這句話,點出了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深層訴求,遠不止於局部的領土控制,而是對烏克蘭主權和未來走向的根本性否定。

烏克蘭方面,總統澤連斯基大力爭取加入北約,認為這是阻止未來俄羅斯侵略的最佳方式。 然而,俄羅斯將烏克蘭加入北約視為「紅線」,這也是衝突爆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雙方在核心利益上的互不讓步,使得任何停火談判都面臨巨大挑戰。即使有外部勢力的斡旋,如果無法觸及或平衡雙方的根本關切,和平終究難以實現。正如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連弘宜所分析,俄烏戰爭的結束比開始困難,國際政治天平永遠在道德和利益之間擺盪。

除了雙方直接的對抗,外部勢力的立場也使得俄烏戰爭的解決更加複雜。儘管美國一直向烏克蘭提供大量軍事和財政支持,但美國國內對於援烏政策存在分歧。 特朗普本人在競選期間曾多次表示,如果再次當選,他可以在24小時內解決俄烏衝突,這讓烏克蘭方面感到擔憂,認為可能被迫接受對俄羅斯有利的協議。 然而,正如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所言,問題太複雜,不可能那麼容易解決。

以巴衝突:千年恩怨下的難解習題

相較於俄烏戰爭的相對「年輕」,以巴衝突的歷史則可追溯千年。特朗普據報表示,加沙問題也很複雜,找到任何解決方案都很困難,因為「他們已戰鬥了一千年」。 這句看似簡化的描述,卻觸及了以巴衝突最根本的難題——根深蒂固的歷史、宗教和文化差異,以及雙方在土地和生存權上的核心爭議。

以巴衝突之所以複雜難解,不僅涉及宗教史觀的分歧,還有國際政治的角力以及人權、民生問題。 自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來,巴勒斯坦人被迫離開家園,淪為難民,這段歷史在雙方之間種下了深厚的仇恨。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內部政治局勢的變化,反對讓步和對話的聲音佔據上風,使得通過談判解決爭端愈發困難。

美國在以巴衝突中扮演的角色也極為關鍵。特朗普在第一個總統任期內採取了鮮明的親以色列立場,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大使館遷至該地,以及停止資助聯合國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等,都打破了美國過去幾十年的中東外交傳統。 儘管這些舉動贏得了部分國內選民的支持,但在國際社會引發強烈反彈,也使得解決以巴衝突的兩國方案面臨更多挑戰。 特朗普在加沙問題上的立場也曾顯得矛盾,既要求衝突立即結束,又曾表示同意以色列恢復軍事行動,甚至提出將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遷出的爭議性想法。 這種反覆無常的態度,無疑增加了解決衝突的難度。

結語:和平之路的漫長與曲折

特朗普據報私下承認結束俄烏戰爭和以巴衝突的困難,或許是對現實的無奈,也可能是對國際關係複雜性的重新認識。這兩場衝突,沒有簡單的答案,也沒有速效的解決方案。它們是歷史、政治、宗教、民族等多重因素交織而成的複雜難題。

解決這些衝突,需要的不僅是大國的斡旋和調停,更需要衝突各方展現出真正的政治意願和妥協精神。同時,國際社會也應以更為務實和全面的視角,理解衝突的深層原因,並為尋求可持續的和平方案提供支持。和平之路漫長而曲折,需要耐心、智慧和不懈的努力,絕非一蹴可幾的口號所能實現。只有真正理解和尊重各方的關切,才能在迷霧中摸索出通往和平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