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入推進,香港與內地城市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合作日益緊密。香港政府近期宣布將珠海納入「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標誌著該計劃實現大灣區內地九市全覆蓋,為香港長者北上就醫提供更多便利選擇。這項政策不僅回應了跨境養老的實際需求,更展現了大灣區醫療資源共享的創新模式。
跨境醫療需求與政策演進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峻,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65歲及以上長者比例已達20%,對醫療服務需求持續增加。與此同時,越來越多香港長者選擇在大灣區內地城市養老或短期居住,跨境醫療需求因而顯著增長。自2015年起,香港政府逐步擴大「長者醫療券計劃」的適用範圍,從最初僅限香港本地使用,到2020年率先在深圳和廣州試點,再擴展至現今的大灣區九市全覆蓋。這種漸進式的擴展策略,既確保了政策穩健實施,又能及時回應社會變化的需求。
珠海試點的特色與優勢
珠海作為新增試點城市,特別選取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和珠海市人民醫院兩家三級甲等公立醫院參與計劃。這兩家醫院不僅醫療設備先進、專科設置齊全,更地處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附近,交通便利性極高。值得注意的是,珠海市人民醫院是珠海首家開設「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的醫療機構,專門為港澳居民提供預約掛號、醫療費用結算等便利服務。這種針對性的服務設計,大大提升了香港長者的就醫體驗。此外,珠海的醫療收費相對香港更為相宜,以普通門診為例,收費約為香港私家診所的1/3至1/2,能有效減輕長者的醫療負擔。
智慧醫療與制度創新
此計劃的亮點之一在於充分運用智慧醫療技術。參與計劃的長者需先登記「醫健通」系統,透過其流動應用程式可實現電子病歷跨境共享、預約掛號、查詢醫療券餘額等功能。這種數位化服務不僅提高就醫效率,更有助保障醫療安全。在制度設計方面,計劃允許配偶共用部分額度(每年最多2000港元),並設有「獎賞先導計劃」,對連續3年未使用的醫療券餘額給予額外獎勵。這些創新措施既鼓勵合理使用醫療資源,又能避免公共資源浪費。衛生署的監管機制也相當完善,包括定期審計合作機構、設立投訴處理機制等,確保計劃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這項計劃的實施成效值得期待。根據過往數據,深圳和廣州試點期間,已有超過1.5萬人次香港長者使用醫療券在內地就診,滿意度高達90%以上。隨著珠海等新增城市的加入,預計受惠人數將大幅增長。長遠而言,這種跨境醫療合作模式不僅便利香港長者,更能促進大灣區醫療標準的對接與融合,為區域醫療一體化探索可行路徑。未來若能進一步擴大適用機構類型、簡化報銷流程,並加強兩地醫護人員交流培訓,將使計劃發揮更大效益,真正實現「老有所醫」的社會願景。
資料來源:
[1] www.info.gov.hk
[2] www.tkww.hk
[4] www.hkcd.com.hk
[5] www.hk01.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