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朝軍援俄防韓變烏克蘭

近期,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一番表述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他將朝鮮出兵支援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定性為「正義之舉」,並警告若非如此,韓國將會「效仿烏克蘭」進行「侵略」。這不僅是朝鮮官方首次證實派兵援助俄羅斯,更透過將韓國與烏克蘭類比,傳達出強烈的地緣政治訊息。 這樣的言論,不僅揭示了朝俄日益緊密的同盟關係,也反映了朝鮮半島緊張局勢的根源及其對區域安全的深遠影響。

破天荒的證實:揭開援俄行動的面紗

長期以來,關於朝鮮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的傳聞不斷,包括彈藥和火炮的輸送。然而,平壤官方對於派兵參戰一事始終保持模糊態度。 直到近期,朝鮮官媒《朝中社》才正式證實,根據金正恩的命令,朝鮮武裝力量已經前往俄羅斯參與對烏克蘭的作戰,並且「勝利結束」了協助收復庫爾斯克地區的行動。 俄羅斯方面也證實了朝鮮士兵的存在,並感謝他們的貢獻。

這項證實無疑具有標誌性意義。它不僅為持續已久的傳聞畫上了句號,更顯示出朝俄關係的深化程度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武器交易,進入了軍事合作的新階段。根據報導,朝鮮此次派兵的規模約在1.1萬至1.3萬人之間,且可能持續增加。 這些部隊被認為是朝鮮的精銳部隊,甚至有消息指出是負責滲透敵後的「暴風軍團」。

「正義之舉」的論述:金正恩的戰略盤算

金正恩將援俄行動定義為「正義之舉」,並將矛頭指向韓國,聲稱如果朝鮮不派兵,韓國將會「效仿烏克蘭」進行「侵略」。 這種論述看似荒謬,卻是金正恩試圖在複雜地緣政治格局中,為自身行為尋找合理性,並鞏固其統治基礎的一種策略。

首先,將烏克蘭描述為「侵略者」是完全顛倒黑白的說法,旨在附和俄羅斯的官方立場,並藉此強化與俄羅斯的戰略同盟關係。 朝鮮官方認為,派兵參戰是完全符合朝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的條款和精神的。 該條約要求雙方在遭受攻擊時互相提供援助,顯示出兩國關係已提升至「不敗的同盟關係」與「百年大計下的戰略關係」。 透過與俄羅斯這個核武大國結盟,朝鮮不僅能獲得急需的糧食援助,更有可能換取俄羅斯在核武和導彈技術方面的支持,以彌補自身在現代化和遠程投送能力上的短板。 對於長期遭受國際制裁的朝鮮而言,這是一筆極具吸引力的「抄底戰爭」交易。

其次,將韓國類比為「效仿烏克蘭」,是金正恩試圖將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與俄烏戰爭連結起來,藉此警告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和韓國,不要採取「侵略」行為。在金正恩的視角中,韓國在美國的支持下對朝鮮構成了軍事威脅,而烏克蘭在西方國家的支持下對俄羅斯構成了威脅。透過將兩者掛鉤,他試圖將朝鮮的軍事行動描繪成一種先發制人的防禦,以阻止韓國對朝鮮發動類似烏克蘭對俄羅斯的「侵略」。這種論述無視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實際入侵,也掩蓋了朝鮮自身頻繁的導彈試射和核武發展對地區安全造成的嚴重威脅。

朝鮮半島的烏克蘭化?警鐘已然敲響

金正恩將韓國與烏克蘭相提並論,無疑是敲響了地區安全的警鐘。雖然韓國與烏克蘭的具體情境不同,但金正恩的言論反映了一種潛在的危險思維:如果地區緊張局勢升級,朝鮮可能會將衝突推向類似俄烏戰爭的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情報機構認為,朝鮮向俄羅斯派遣軍隊的行動可能導致近5000名朝鮮士兵傷亡。 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烏克蘭戰場的慘烈程度。如果朝鮮半島的衝突真的「烏克蘭化」,其後果將不堪設想。

韓國對朝鮮派兵援俄的行為表示強烈反對,並警告如果朝俄之間的軍事合作持續,韓國將與國際社會一道採取堅決應對措施。 甚至有分析認為,韓國可能會因此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武器,這將進一步加劇俄烏戰爭的國際化程度。

結語:複雜交織的危局

金正恩將朝鮮出兵援俄定性為「正義之舉」,並將韓國與烏克蘭相類比,是其在變動國際局勢中,為維護自身政權安全和獲取外部支援所採取的一種策略。這種策略不僅加劇了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也與俄烏戰爭形成了危險的聯動效應。

面對這樣的局面,國際社會需要清醒地認識到,朝俄關係的深化對地區及全球安全帶來的挑戰。如何有效遏制朝鮮的核武發展,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並防止地區衝突進一步升級,已經成為擺在所有相關方眼前的嚴峻課題。金正恩的「烏克蘭化」警告,或許正是提醒我們,東北亞的安全與遙遠的俄烏戰場並非毫無關聯,而是相互交織、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複雜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