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政治的棋盤上,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象徵意義,每一次亮相都可能牽動著全球的目光。當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的威武身影出現在莫斯科紅場,與俄羅斯軍隊並肩行進,這不僅是一場紀念歷史的莊嚴儀式,更是中俄關係現狀與未來走向的生動註腳。這背後不言而喻的關鍵問題,正逐漸浮現於世人眼前。
紅場上的步伐:不只是紀念
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閱兵式,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國家慶典之一。它不僅是對二戰勝利的紀念,更是展現國家力量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舞台。多年來,不同國家的軍隊都曾受邀參加。而今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再次受邀,且規模堪稱最大,這本身就傳遞出非同尋常的信號。 (2025-05-09, 2025-05-08, 2025-05-09)
解放軍儀仗隊並非首次亮相紅場。早在2015年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時,中國儀仗隊就曾參與。 (2015-05-07, 2015-05-01) 此次再次參加,並以102人(或119人,不同來源略有差異)的規模成為外國軍隊中最大方陣,這無疑是對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高水平的直接展示。 (2025-05-09, 2025-05-08, 2025-05-09, 2025-05-09) 步伐整齊劃一、軍姿挺拔,展現了中國軍人的良好形象和過硬素質,也贏得了俄方的高度評價。 (2025-05-07, 2025-05-08, 2025-05-09) 普京總統甚至特別指出,解放軍儀仗隊是此次紅場閱兵中規模最大的外國軍隊方陣,彰顯了中國軍隊的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2025-05-08)
參加閱兵的意義遠不止於此。中國外交部對此的回應是,這體現了中方對歷史的尊重和銘記,以及捍衛二戰勝利成果的堅定決心。 (2025-05-07, 2025-05-08, 2025-05-09) 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局勢下,尤其是俄烏衝突持續的背景下,中方參與紅場閱兵,也被烏克蘭方面視為「對侵略者的支持」,這凸顯了此舉在地緣政治上的敏感性。 (2025-05-07, 2025-05-08)
暗流湧動的夥伴關係:經濟與戰略的交織
雖然紅場上的並肩行進象徵著中俄關係的緊密,但這種夥伴關係背後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關鍵問題。中俄關係被形容為「沒有限制」,但這更多體現在戰略協作和經濟互補上,而非實質性的軍事同盟。 (2025-05-08, 2025-05-07)
俄羅斯在受到西方制裁的情況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顯著增加。中俄貿易額攀升,中國成為俄羅斯重要的能源和資源市場,同時也為俄羅斯提供了部分軍事和民用資源。 (2025-05-07, 2025-05-06) 例如,俄羅斯對華的能源出口持續增長,規劃中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更是體現了雙方在能源領域的深度合作。 (2025-05-06) 這種經濟上的緊密聯繫,成為維繫和發展中俄關係的重要基礎。 (2025-05-07)
然而,這種經濟上的相互需要並未完全轉化為軍事上的深度捆綁。中俄之間的「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原則,雖然被視為新型大國關係的典範,但也暗示著雙方在軍事層面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2025-05-08) 儘管中俄近年來舉行了多次聯合軍事演習,並在軍事技術領域有所合作,但距離實質性的軍事同盟仍有差距。 (2025-05-09, 2025-05-07) 這反映出中俄各自的戰略考量和底線,雙方在維護自身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尋求合作的最大公約數。
未來的變數與挑戰:潛在的裂痕
中俄關係的未來並非一片坦途,一些關鍵問題和潛在變數可能對這種夥伴關係構成挑戰。其中一個重要的變數是美俄關係的走向。儘管目前美俄關係因烏克蘭問題而緊張,但若未來美國對俄政策出現調整,特別是如果特朗普再次上台後尋求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這將對中俄關係產生影響。 (2025-05-09, 2025-05-07) 有分析認為,美國可能會試圖離間中俄,動搖雙方關係。 (2025-05-09, 2025-05-07) 俄羅斯是否會因此調整其「向東看」的策略,值得密切關注。 (2025-05-09, 2025-05-07)
此外,中俄在經濟領域也存在一些微妙的變化。雖然整體貿易額增長,但一些具體領域的貿易數據卻出現下滑。 例如,有報導指出,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對俄羅斯的汽車和卡車出口大幅衰退。 (2025-03-31) 這可能與俄羅斯保護本國汽車產業的政策有關,但也引發了關於中俄經濟關係是否出現變化的討論。 (2025-03-31) 雖然專家認為這種下滑是暫時的,並與俄羅斯國內政策有關,但這也提醒著中俄經濟合作並非沒有摩擦和挑戰。
另一個潛在的問題在於彼此的信任程度。有學者指出,雖然中俄關係看似緊密,實則暗潮洶湧,充滿互不信任。 (2025-05-07) 這可能與雙方在歷史、地緣政治以及發展模式上的差異有關。這種互不信任,使得中俄關係的發展存在一定的上限,尤其是在涉及核心安全利益的軍事同盟問題上。
不言而喻的關鍵:誰能真正依靠?
解放軍儀仗隊參加紅場閱兵,以及中俄領導人頻繁會晤和戰略溝通,無疑是在向世界展示雙方的緊密合作和相互支持。在西方圍堵和孤立俄羅斯的背景下,中國的支持對俄羅斯至關重要。同時,在美中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格局下,俄羅斯也成為中國重要的戰略夥伴,有助於牽制美國的單邊主義和霸權行為。 (2025-05-09, 2025-05-08)
然而,這種看似穩固的夥伴關係背後,不言而喻的關鍵問題在於:在真正的核心利益衝突或全球性危機面前,中俄雙方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依靠彼此?經濟上的互補能否抵消政治和戰略上的潛在分歧?如果美俄關係真的出現緩和,甚至走向合作,中俄關係又將如何調整?
紅場上的步伐,是中俄兩國共同紀念歷史、展現團結的有力姿態。但未來的道路充滿變數,中俄關係這艘大船能否穿越暗流、迎擊風浪,最終將取決於雙方能否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真正找到彼此的定位,並在求同存異中實現長遠的戰略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