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起私池救生員新規 拯溺總會籌備名冊

近年來,香港私人泳池聘請到不合資格甚至使用假證件的「假救生員」事件頻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這不僅是對泳客安全的嚴重威脅,也暴露了私人泳池規管機制的漏洞。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作為私人泳池的發牌及規管部門,正積極採取行動,以堵塞這些潛在的危險。 於5月19日起實施的一系列加強規管措施,以及中國香港拯溺總會(拯溺總會)正準備建立公開名冊,正是為了解決這一燃眉之急。

碧波下的暗湧:假救生員的危機

想像一下,炎炎夏日,你在私人泳池享受暢泳的樂趣,然而,池邊看似盡責的救生員,卻可能根本不具備應有的專業技能,甚至持有偽造的證件。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近年來在香港私人泳池中真實發生的情況。 有業界人士爆料,部分私人泳池存在嚴重的人手不足問題,甚至有泳池的救生員全部都持有假證件。 這種情況無疑是將泳客的生命安全置於險境。

為何會出現這種亂象?一方面,救生員人手短缺是長期存在的問題,尤其在泳季高峰期更為嚴峻。 疫情期間,考取救生章的人數減少,續牌考試延遲,都加劇了人手不足的情況。 另一方面,私人泳池市場的薪酬待遇較政府泳池更具吸引力,導致人才流向私人市場。 在人手緊張的情況下,部分泳池營運者或外判公司為了填補空缺,不惜鋌而走險,聘請不合資格人士甚至使用假證件的人員。 更有甚者,有判頭公然在社交媒體上招聘「無需拯溺牌」的救生員。 偽造的救生章在設計上與真章非常相似,單憑肉眼難以分辨,這也為假救生員的出現提供了溫床。

根據《泳池規例》,私人泳池持牌人必須確保在泳池開放期間有足夠的合資格救生員當值。 救生員的人數取決於泳池的規模,通常需要不少於兩名。 然而,過去的監管似乎未能完全杜絕假救生員的問題。 申訴專員公署曾批評食環署對私營泳池的執管數字偏低,認為存在「有監管等於無監管」的情況。

食環署的新利劍:加強規管措施

面對私人泳池救生員的亂象,食環署終於出招,於5月19日起實施一系列加強規管措施。 這些措施旨在從多個層面加強對私人泳池救生員的監管,包括:

首先,強化持牌人的責任。 食環署明確規定,私人泳池持牌人在聘用救生員前,必須核對其身份證明文件、救生章和救生手冊,並保存相關文件的副本。 這要求持牌人必須親力親為,不能將責任完全推卸給外判公司或中介。 此外,食環署也制定了救生員當值紀錄的標準格式,要求持牌人清晰記錄當值救生員的資料,並由檢查人員和救生員簽名作實。 食環署人員在巡查或跟進投訴時,將查閱這些紀錄。

其次,加強巡查與懲處力度。 食環署將加強對私人泳池的突擊巡查,除了每月例行檢查,更會在泳季高峰期的7月和8月增加抽查頻次。 在巡查時,食環署人員將檢查當值救生員的身份證明文件和救生章,並會向拯溺總會核實救生章的有效性。 一旦發現泳池沒有足夠合資格救生員當值,食環署會立即採取行動,包括要求泳池即時關閉,直至符合規定才能重開。 同時,食環署也建立了更嚴厲的懲處機制:若持牌人一年內兩次被發現在泳池開放期間未有足夠合資格救生員當值,牌照可能被暫時吊銷六個月;違規達三次者,牌照甚至可能被取消,且一年內不得在同一地點重新申請牌照。 對於使用假證件或盜用他人證件的情況,食環署將直接報警處理。

最後,加強部門間協作與公眾監察。 食環署已與物業管理業監管局合作,要求物業管理公司嚴格把關救生員的聘用程序。 此外,食環署也重申要求持牌人在泳池入口當眼處展示應有救生員人數、當值救生員的近照、姓名和救生章編號,鼓勵泳池使用者共同監察。

拯溺總會的秘密武器:公開名冊

除了食環署的加強規管措施,中國香港拯溺總會也正為建立合資格救生員公開名冊做準備。 這份名冊將包含合資格救生員的資料,並向公眾開放查閱。 這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能夠有效協助泳池持牌人和市民核實救生員的資格。

試想一下,當持牌人收到應徵者的救生章時,可以直接透過公開名冊進行核實,大大降低聘請到假救生員的風險。 同樣,泳客在泳池也可以透過名冊核對當值救生員的身份和資格,一旦發現可疑情況,可以立即向食環署舉報。 這份公開名冊就像是一面照妖鏡,讓那些試圖魚目混珠的假救生員無所遁形,也能有效遏止偽造救生證件的歪風。

挑戰與展望:人手問題仍待解

食環署的加強規管措施和拯溺總會的公開名冊,無疑是提升私人泳池安全的重要一步。 然而,要徹底解決假救生員問題,仍需面對救生員人手短缺這個根本性的挑戰。 雖然嚴厲的懲處機制可以起到阻嚇作用,但如果市場上缺乏足夠的合資格救生員,部分泳池仍可能面臨營運困難。

有工會代表指出,救生員缺乏晉升機會,社會地位較低,是導致行業吸引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他們建議政府應考慮加薪或調整福利,並檢討救生員的職系架構,以增強行業的吸引力。 此外,放寬考牌年齡限制(例如降低至16歲)也被提出作為增加人手的一個選項。

食環署表示將持續檢視相關措施的成效,並呼籲市民共同監察及舉報懷疑違規情況。 未來,除了加強規管,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救生員人手不足的問題,提高行業的專業性和吸引力,將是確保私人泳池安全長遠發展的關鍵。 只有當每一個泳池都有足夠的、真正合資格的救生員當值,市民才能真正享受到安全無憂的碧波暢泳。

總結:安全無小事,你我皆有責

私人泳池的安全,關係到每一個泳客的生命健康。 食環署加強規管、拯溺總會建立公開名冊,這些舉措為提升私人泳池安全奠定了基礎。 然而,這場守護泳池安全的戰役,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作為泳池持牌人,應嚴格遵守法規,認真核實救生員資格;作為泳客,應提高警惕,留意泳池當值救生員的信息,發現問題及時舉報。 同時,社會也應關注救生員行業的發展,共同思考如何提升這個重要職業的吸引力,為泳池安全注入更多「活水」。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藍色的泳池邊,真正感受到安心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