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濤中的信仰羅盤:良十四世與美國政治浪潮的交會
歷史性的選擇與初現的波瀾
當梵蒂岡西斯汀教堂的煙囪冒出白煙,向世界宣告新任教宗的誕生時,歷史也在此刻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首位來自美國的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原名羅伯特·普瑞弗斯特(Robert Prevost),接替了備受敬愛的方濟各(Pope Francis)成為全球天主教會的領袖。 這項任命本身就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畢竟長久以來,梵蒂岡傾向避免由來自政治超級大國的樞機擔任教宗,以維持教會的超然立場。然而,這項歷史性的選擇也伴隨著一股初現的波瀾,特別是來自美國本土的某些政治力量。
在良十四世當選後,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迅速表達了祝賀,稱其為美國的「莫大榮耀」,並表示期待與新任教宗會面。 然而,特朗普最堅定的支持者們,也就是所謂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的追隨者們,對於良十四世的當選卻流露出不滿的情緒。 這種分歧的核心,似乎源於良十四世在擔任樞機時,曾在社交媒體上轉發和發表過一些被視為批評特朗普和副總統萬斯(JD Vance)政策的內容,尤其是在移民議題上。
社交媒體的迴響:舊帖文引發的風暴
在當選教宗之前,當時的樞機普瑞弗斯特在一個被認為是其本人管理的X(前稱Twitter)帳號上,留下了一些針砭時事的痕跡。 這些內容在良十四世當選後被媒體和公眾重新檢視,成為MAGA支持者表達不滿的焦點。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則,是今年二月他轉發的一篇文章,標題直指「JD Vance錯了:耶穌並未要求我們對其他人的愛做出先後排序。」 這篇文章顯然是針對副總統萬斯試圖援引神學概念「愛有等級」(ordo amoris)來辯解政府移民政策的說法。 良十四世的轉發,被視為公開質疑了萬斯對天主教教義的詮釋,並暗含對特朗普政府嚴苛移民政策的批評。
此外,今年四月,當特朗普與薩爾瓦多總統會面,討論將在美國服刑的幫派成員送往薩國監獄時,普瑞弗斯特的帳號也轉發了一則評論,質問「你們看不到有人在受苦嗎?你們的良心沒有不安嗎?」 儘管這些社交媒體上的活動是他在成為教宗之前所為,且Vatican尚未正式確認該帳號的真實性,但這些記錄已經足以讓部分MAGA支持者感到憤怒。 他們認為良十四世「反特朗普、反MAGA、支持開放邊境」,甚至將其與前任教宗方濟各一同貼上「徹頭徹尾的馬克思主義者」的標籤。
理念的碰撞:信仰與政治的張力
良十四世過去的言論之所以觸動了MAGA支持者的敏感神經,在於這些言論與MAGA運動的核心理念存在顯著的差異。 MAGA運動強調「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的原則,往往伴隨著對移民的限制、邊境安全的強化以及對全球主義的警惕。 然而,天主教會,特別是在方濟各教宗的領導下,長期以來強調對窮人和移民的關懷,倡導開放和包容的精神。 良十四世在移民、貧困和環保等議題上的立場被認為與方濟各相似,這讓一些分析人士預計他將延續方濟各的改革方針。
副總統萬斯曾試圖用「愛有等級」的神學觀點來解釋為何應優先照顧本國公民,這被批評為是對教義的曲解。 良十四世對此的質疑,恰恰反映了天主教強調普世關懷和對弱勢群體保護的教導。他在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事件後轉發呼籲消除偏見和仇恨的貼文,也顯示了他對種族正義議題的關注,這與部分MAGA支持者在這些問題上的立場可能存在距離。
雖然良十四世在反墮胎等議題上與特朗普和萬斯有共同點,但他在移民和氣候變遷等問題上的立場,似乎與「美國優先」的理念有所抵觸。 特朗普曾將美國帶離《巴黎氣候協定》,而良十四世則支持應對氣候變遷的努力。 這種在重要議題上的分歧,使得MAGA支持者對這位美國出生的教宗感到不滿,擔心他可能會對他們的政治議程構成挑戰。
展望未來:梵蒂岡與白宮的新互動模式
良十四世的當選,無疑為梵蒂岡與白宮之間的關係帶來了新的變數。作為首位美國籍教宗,他在美國本土具有更高的認可度和影響力,這意味著他對美國政治的發聲,可能比前任教宗更能引起迴響,甚至影響到美國天主教徒的政治傾向。 儘管特朗普本人對良十四世表示了祝賀,但MAGA支持者的不滿情緒已經浮現,預示著未來雙方在一些議題上的互動可能充滿挑戰。
白宮目前尚未對良十四世過去的批評性言論發表評論,而萬斯也只是公開表達了祝賀。 未來,良十四世如何平衡其作為普世教會領袖的職責與其個人在美國政治議題上的觀點,將是一個重要的觀察點。他是否會延續方濟各的風格,在社會正義和人權問題上持續發聲,以及他與特朗普政府的互動將如何發展,都將對天主教會在美國的影響力以及梵蒂岡與美國的關係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位波濤中的信仰羅盤,正開始指引著一條充滿未知的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