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皇粥店倒閉|欠130員工57萬強積金 4月供款未計

粥香不再,餘波盪漾:海皇粥店結業背後的員工權益風暴

粥,對於許多香港人來說,不僅僅是一份早餐或宵夜,更是一種溫暖的慰藉,一種深入人心的飲食文化符號。而海皇粥店,這個屹立超過三十年的老字號,曾是多少人心中那碗熱騰騰的記憶。然而,就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海皇粥店突然宣布全線結業,留下的除了顧客的錯愕與懷念,還有對近130名員工的未盡責任——積欠的強積金供款,金額高達約57萬元。這不只是一個商業失敗的故事,更是一場關於勞工權益、企業責任以及社會保障體系的嚴肅課題。

突如其來的句號:當溫情老店熄燈

海皇粥店的結業消息,如同一聲驚雷,震驚了無數食客。這家有著三十多年歷史的連鎖粥店,曾經的分店遍佈港九新界,為街坊鄰里提供了無數碗暖心暖胃的粥品。然而,這一切都在一夜之間畫下了句點。更令人心寒的是,許多員工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才得知自己賴以為生的工作已經消失。有在海皇工作超過二十五年的資深經理,面對的不是應得的長期服務金,而是突然失去聯絡的公司負責人。這種近乎「人間蒸發」式的結業方式,無疑是對員工情感和生計的雙重打擊。

積欠強積金:數字背後的勞碌汗水

海皇粥店所屬的海皇國際有限公司,被揭露積欠約130名員工的強積金供款及附加費,涉及金額約57萬元。 積金局的調查顯示,這筆欠款包括2024年12月的附加費以及2025年1月至3月的強積金供款及附加費。 雖然積金局過去曾主動介入並成功為部分員工追回約130萬元的強積金供款(涵蓋2024年6月至12月的欠款),但新的欠款仍未支付。 這筆57萬元的數字,看似冰冷,卻代表著130名員工數月來的辛勤勞動應得的保障。強積金是員工退休後的重要經濟支柱,企業按時供款是法律規定的責任,也是對員工未來負責的體現。拖欠強積金,不僅損害了員工的即時利益,更是對他們退休生活保障的一種剝奪。

積金局的行動與勞工處的支援

面對海皇粥店的欠款問題,積金局已非袖手旁觀。他們已啟動程序,準備入稟區域法院向海皇提出民事申索,以協助受影響員工追討欠款及附加費。 同時,積金局也表示會密切監察今年4月份的強積金供款情況(供款日為5月12日),並會採取適當行動。 若海皇最終進入清盤程序,積金局也將代表員工提出債權證明。

除了積金局,勞工處也已收到逾80名海皇粥店僱員的求助,主要涉及欠薪及解僱補償等,追討金額約為800多萬元。 勞工處正積極跟進,並已聯絡海皇管理層,敦促其妥善處理欠薪及其他僱員權益事宜。 勞工處也呼籲其他受影響的員工盡快登記資料,以便獲得協助。 這些政府部門的介入,為徬徨無助的員工提供了一線希望,展現了社會保障體系在應對此類事件時所扮演的角色。

不只是強積金:欠薪與其他權益

海皇粥店的結業風波,暴露出的問題不僅僅是強積金欠款。員工被拖欠的還包括應得的薪金、代通知金、長期服務金等。 有員工透露,公司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有延遲發放薪金的情況,雖然延遲時間不長,但也顯示出公司當時可能已面臨財政壓力。 更令人憤慨的是,結業消息來得如此突然,有些本地員工應在收到四月薪金的日子,卻只等到結業的通知;而外勞員工更是被要求即時搬離公司安排的宿舍,生活頓時失去著落。 這些情況都反映出企業在結束營運時,對員工應有的尊重和責任明顯不足。

結業潮下的省思:如何保障勞工權益?

海皇粥店的事件,只是近年來餐飲業結業潮中的一個縮影。在經濟環境不明朗、營運成本高企等因素下,不少企業面臨經營困難,甚至被迫結業。然而,企業在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不能忽視對員工的基本責任。這場風波,也再次提醒我們思考:

  • 企業的社會責任: 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員工的辛勤付出,在面對困境時,企業應盡最大努力保障員工的基本權益,而非將經營不善的後果完全轉嫁給員工。透明的溝通、負責任的處理方式,是企業應有的擔當。
  • 勞工法例的執行與完善: 現有的勞工法例是否足以保障員工在企業結業時的權益?如何加強對企業的監管,確保強積金等供款按時支付?當企業惡意逃避責任時,如何讓員工更快、更有效地追回欠款?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
  • 員工的自我保護意識: 作為員工,也應對自己的權益有所了解,例如定期查核強積金供款紀錄,保留糧單等重要文件,以便在出現問題時能及時維護自身權益。
  • 社會安全網的加強: 在企業倒閉、員工失業時,社會安全網能否提供足夠的支援?失業援助金、再培訓課程等是否能幫助受影響的員工度過難關,重新投入勞動市場?

從一碗粥到一場風暴:未完待續的追討之路

海皇粥店的突然結業及其引發的員工權益問題,無疑是一場令人心痛的風波。那些曾經為海皇付出了青春和汗水的員工,如今面臨著生計和未來的不確定性。雖然積金局和勞工處已介入處理,但追討欠款和應得賠償的道路,對於員工來說可能依然漫長而艱辛。希望此事件能促使社會各界對勞工權益保障給予更多關注,並推動相關制度的完善,讓類似的悲劇不再重演。畢竟,企業的良心與責任,才是社會健康發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