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羅盤轉向:一個時代的終結與新篇章的開啟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的北極星,長期以來在國際政治的夜空中,以獨特的「不結盟」光芒指引著瑞典的方向。這個曾經堅持軍事中立超過兩百年的國度,如今正站在一個歷史性的轉捩點上。隨著地緣政治板塊的劇烈變動,瑞典,這個曾被視為和平與中立典範的國家,正以令人矚目的速度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靠攏,並且在正式入盟的前夕,便受邀參與北約自冷戰結束以來規模最龐大的聯合軍事演習。這不只是一個國家外交政策的調整,更是歐洲安全格局重塑、一個舊時代終結與新篇章開啟的鮮明信號。
瑞典的這一步,輕柔卻堅定,它不僅是自身戰略考量的必然結果,也與周邊環境的變化息息相關。芬蘭的「閃電入盟」效應,以及東方地緣政治的緊張態勢,共同催化了瑞典跨越中立界線的決心。長期以來,瑞典雖然奉行軍事不結盟,但在安全政策上與北約保持著緊密夥伴關係,參與聯合軍事演習,進行情報交流,甚至在軍事裝備上與北約國家保持一定程度的兼容性。然而,正式成為一員,其意義截然不同。這意味著瑞典將被納入北約集體防禦的保護傘下,一旦遭受攻擊,將被視為對全體盟友的攻擊,觸發《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這種安全承諾的份量,是任何夥伴關係都無法比擬的。
巨龍甦醒:北約「堅定捍衛者2024」的戰略意圖
在瑞典等待最後批准、入盟在即的關鍵時刻,北約啟動了代號為「堅定捍衛者2024」(Steadfast Defender 2024)的系列軍事演習。這場被譽為冷戰結束以來規模最大的軍演,橫跨歐洲大陸,從北極的冰冷水域到地中海的溫暖海域,集結了數萬名官兵、上千輛各式戰車與裝甲車、數百架戰機和直升機,以及數十艘軍艦。其龐大的規模本身就是一個強烈的信號。
「堅定捍衛者2024」的核心目標十分明確:測試和展示北約在面對潛在威脅時,能夠迅速調動並部署大量部隊橫跨大西洋和歐洲大陸,以捍衛其盟國領土的能力。演習模擬的是在第五條情境下,如何應對來自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peer competitor)的侵略。這包括了從北美向歐洲輸送部隊和裝備、在不同地形和氣候條件下進行聯合作戰、以及確保盟國之間的互操作性和協調性。這場演習不僅是對軍事能力的檢驗,更是對北約團結與決心的公開宣示。
演習的場景設計,明顯針對了當前的地緣政治風險。在波蘭、波羅的海三國、德國、挪威等國進行的演習環節,突顯了北約東翼和北翼的防禦重點。特別是北翼,隨著芬蘭和瑞典即將加入,北約在北極和波羅的海地區的戰略縱深和態勢將發生根本性改變。這次演習選擇在這些區域進行大量部署和演練,正是對新安全環境的適應與預備。
瑞典的參與:雙重意義的交織與戰略信號
瑞典在尚未正式成為會員國之前就被邀請參加如此重要的演習,其意義非凡。這不只是一個禮貌性的邀請,更是北約對瑞典「準盟友」身份的高度認可和戰略吸納。瑞典的參與,至少具有以下幾個層面的重要意義:
首先,這是瑞典積極展現其作為未來盟友的承諾和準備的絕佳機會。透過參與實戰化的聯演,瑞典軍隊可以提前熟悉北約的作戰流程、指揮系統和協同方式,加速與盟友的融合。這對於一個即將從中立國轉變為軍事同盟成員的國家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磨合期」。
其次,瑞典的地理位置在北歐和波羅的海地區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其海岸線漫長,掌控著波羅的海的關鍵航道,哥特蘭島更是被譽為「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瑞典加入北約,將徹底改變波羅的海的力量平衡,使之幾乎成為「北約的內海」。瑞典軍隊,特別是其海軍和空軍,在這次演習中與北約盟友共同協作,無疑提升了整個聯盟在該地區的作戰能力和反應速度。瑞典的參與讓北約能夠在地理上更無縫地部署和協調力量,特別是在北翼和波羅的海方向。
再者,瑞典在這次大規模演習中的身影,本身就是一個強烈的戰略信號。它向潛在的對手表明,瑞典已經做好了成為北約一員的準備,並在過渡期就已經深度融入聯盟的防禦體系。這種提前參與,是一種宣示,也是一種威懾,讓任何試圖利用瑞典「看守期」進行冒險的企圖變得更加複雜和危險。這也向剩餘尚未批准瑞典入盟的國家展示,瑞典的加入已經是勢不可擋的趨勢,並且瑞典已經開始扮演盟友的角色。
地緣政治的棋局:俄羅斯的視角與區域安全的新格局
瑞典即將入盟並參加北約大規模軍演,最直接且顯著的影響將體現在地緣政治層面,特別是與俄羅斯的關係。俄羅斯長期以來將北約東擴視為对其國家安全的威脅,認為這侵犯了其勢力範圍。芬蘭和瑞典這兩個與俄羅斯有著漫長邊界且歷史上關係複雜的國家加入北約,無疑將俄羅斯的「後院」進一步推向了北約的影響力之下。
對於俄羅斯而言,瑞典加入北約意味著其在波羅的海的戰略處境將變得更加孤立。俄羅斯的波羅的海艦隊主要基地加里寧格勒將被北約成員國從各個方向包圍。而在北極地區,隨著所有北極理事會成員國(除俄羅斯外)都成為或即將成為北約成員國,俄羅斯在北極的主導權和自由行動空間也將受到限制。
「堅定捍衛者2024」演習的規模和地點,特別是模擬應對來自東方的威脅,以及在北翼和波羅的海地區的大量演練,無疑將被俄羅斯解讀為直接針對其的威懾行動。這可能導致俄羅斯在相關區域增加軍事存在,調整軍事部署,甚至採取更具對抗性的姿態,例如增加軍事演習的頻率和規模,或在邊境地區部署更具威脅性的武器系統。區域緊張局勢短期內可能會因此加劇。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瑞典和芬蘭的加入也為區域安全帶來了新的穩定因素。明確的集體防禦邊界和強大的威懾力量,理論上有助於降低誤判和意外衝突的風險。北約在北翼和波羅的海地區力量的增強,使得對該地區任何北約盟友的攻擊成本變得極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區域的穩定性。新的安全平衡正在形成。
前瞻未來:北約擴張與歐洲安全的新常態
瑞典的入盟,是北約自冷戰結束以來又一次重要的戰略擴張,也是對歐洲安全格局的一次深刻重塑。連同芬蘭,這兩個國家的加入不僅使北約成員國數量增加,更關鍵的是,它們帶來了重要的地理戰略位置、成熟的軍事力量以及在各自區域的影響力。北約因此增強了其在北歐、波羅的海以及北極地區的防禦和威懾能力。
未來,歐洲的安全將在一個新的常態下運行。北約將更加專注於集體防禦和區域威懾,軍事演習將可能更頻繁、規模更大,以確保盟友間的互操作性和快速反應能力。在東翼和北翼,北約可能會增加永久性的兵力部署或提高預部署軍事裝備的水平。同時,與俄羅斯之間的「新冷戰」態勢可能會持續,雙方在邊境地區的軍事活動將更加頻繁,誤判或意外升級的風險依然存在,需要謹慎管理。
瑞典從中立到結盟的轉變,是國家安全戰略適應劇烈外部變化的典型案例。這一步伐背後是深刻的國內共識和對國家利益的長遠考量。它標誌著瑞典延續了兩百多年的中立政策的終結,開啟了融入西方軍事同盟的新篇章。這個新篇章將如何書寫,歐洲的安全格局將如何演進,仍充滿變數,但可以肯定的是,瑞典的加入和北約「堅定捍衛者2024」軍演,已經在歷史的地圖上畫下了濃重的一筆,預示著一個更為複雜、更需要集體智慧來維護和平與穩定的歐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