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受訪批特朗普對俄政策:現代綏靖主義

卸任後的真誠告白:拜登對特朗普「現代綏靖政策」的憂慮

前美國總統拜登在卸任後首次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這場深度對談在5月7日播出,引發廣泛關注。他毫不避諱地評論現任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的百日施政,尤其聚焦於俄烏戰爭、美國盟友關係以及北約等重要議題,並直指特朗普對俄羅斯的態度是「現代綏靖政策」。這場訪談不僅是對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強烈批評,更透露出拜登對美國未來在全球舞台上角色的深切憂慮。

觸動人心的開場:不僅是政治,更是價值觀的對壘

拜登的訪談,開場就帶著一種沉甸甸的憂慮感。他不僅僅是在評價一位繼任者的政策,而是在探討美國立國的價值觀是否正在被侵蝕。當他談到特朗普揚言吞併格陵蘭島、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甚至狂言奪回巴拿馬運河時,那句「哪有總統會這樣說話?這不是我們(美國)!」(What president ever talks like that? That’s not who we are!) 充滿了對美國傳統價值觀的堅守與感慨。這不僅僅是政治口水戰,而是一個前國家元首對國家方向的嚴肅反思。他強調,美國代表的是自由、民主與機會,而非掠奪與兼併。 這種開場白,瞬間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讓人們意識到這場訪談不僅僅是關於高層政治,更是關於「美國是什麼」的核心問題。

「現代綏靖」的警鐘:對俄政策的深層憂慮

訪談中最具爆炸性的部分,莫過於拜登將特朗普處理俄烏戰爭的方式稱為「現代綏靖政策」。他強烈譴責特朗普政府向烏克蘭施壓,要求其割讓領土以換取停戰的做法。 拜登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丁始終將烏克蘭視為俄國「祖國的一部份」,任何認為普丁在烏克蘭領土問題上會善罷甘休的想法都是「愚蠢的」。 他擔憂特朗普的行為會向歐洲盟友釋放出「向普丁屈服」的錯誤信號,進一步削弱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

拜登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自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對俄政策確實出現了顯著轉變。有報道指出,特朗普政府重新設定了美俄關係,甚至啟動了將烏克蘭和歐洲盟友排除在外的雙邊和平談判。 這種做法在北約盟國中引發了強烈譴責,他們認為這是對俄羅斯侵略的讓步。 拜登也批評了特朗普政府建議烏克蘭割讓部分領土以確保和平協議的做法,認為這是「現代綏靖政策」,並將其與二戰前英國首相張伯倫試圖綏靖希特勒的外交策略相提並論。

不僅是俄烏:對盟友關係和全球領導力的反思

拜登的憂慮不僅止於俄烏戰爭。他也對特朗普政府在處理美國盟友關係和北約問題上的做法表達了擔憂。他擔心歐洲盟友會因此對美國的承諾產生懷疑,進而動搖美國在北約及其他全球事務中的領導地位。

拜登在訪談中提到,他在卸任時,美國經濟正在增長,股市繁榮,且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正在擴大,貿易合作也在增加。 他將此與特朗普政府的表現進行對比,並認為特朗普政府的表現「沒有哪項好的」。 這種對比不僅是在評價經濟數據,更是在強調一個國家在全球事務中的積極參與和領導作用。

百日施政的速寫:特朗普風格的外交模式

特朗普上任後的百日施政,在外交領域展現出鮮明的「特朗普風格」。除了對俄政策的轉變,他的一些言論和行動也讓傳統外交界感到錯愕。例如,他曾公開與來訪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發生言語衝突,並暫停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 這些事件都強化了外界對特朗普政府可能為了與俄羅斯達成協議而犧牲烏克蘭利益的擔憂。

拜登在訪談中特別提到了特朗普關於領土兼併的狂言,認為這與美國傳統的「非沒收充公」價值觀背道而馳。 這些看似脫離現實的言論,在拜登看來,不僅僅是口無遮攔,更是對美國立國精神的一種背叛。

歷史的迴聲與未來的挑戰:綏靖政策的教訓

拜登將特朗普的對俄政策比作「現代綏靖政策」,這引發了人們對歷史的深思。二戰前夕,英國首相張伯倫試圖通過滿足希特勒的部分要求來避免戰爭,結果卻未能阻止戰爭的爆發。綏靖政策的失敗,成為國際關係史上一個深刻的教訓。

拜登的擔憂在於,如果放任一個「獨裁者、一個暴徒」通過武力奪取他國領土,這只會助長其野心,最終可能導致更大的衝突。 他認為,只有堅定地支持民主和自由,才能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

結語:一次敲響警鐘的訪談

拜登卸任後的首次BBC專訪,是一次對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全面而尖銳的批評。他用「現代綏靖政策」來形容特朗普對俄羅斯的態度,不僅是對現有政策的否定,更是對美國未來在全球舞台上可能面臨挑戰的深切警示。這場訪談不僅觸動了政治神經,更引發了關於美國國家價值觀和全球領導力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們,歷史的教訓不應被遺忘,而維護和平與正義的道路,需要堅定的立場和清醒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