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經濟發展與全球貿易體系密不可分。近年來,國際貿易環境風雲變幻,單邊主義抬頭、保護主義盛行,對多邊貿易體制構成嚴峻挑戰。在此背景下,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多次強調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的重要性,並重申香港將繼續保持自由港地位、實施自由貿易政策。這一立場不僅關乎香港自身的繁榮穩定,也對區域乃至全球經濟秩序具有深遠意義。
一、多邊貿易體制的現狀與挑戰
當前國際經貿格局正經歷深刻調整。美國等國家無視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頻繁加徵關稅並推行單邊措施。例如今年二月和三月間美國對來自中國(包括香港)的商品進口累計加徵20%關稅;四月更宣布對全球幾乎所有主要貿易夥伴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劇烈波動[1]。這些舉措嚴重破壞了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
面對這一局面,陳茂波在立法會發言時指出:「我們正處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經濟環境複雜多變。」他強調必須堅守多邊主義原則,「用好『一國兩制』的優勢」[1]。這表明香港政府清醒認識到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性。
二、香港的自由港地位與政策實踐
在「一國兩制」框架下,「自由港」是香港最鮮明的標誌之一。「資金、貨物和人員的自由流動」不僅是歷史傳統更是現實優勢[2][4]。陳茂波於亞洲開發銀行第58屆年會上明確表示:「在『一國兩制』下, 香港將繼續保持自由港地位, 實施自由貿易政策。」[2][4]
這種制度安排使企業能夠高效運作於本地及海外市場之間;同時也吸引大量跨國公司設立區域總部或辦事處——截至2023年底已有超過9,000家外資企業落戶本港(根據投資推廣署數據)。此外,《2025年撥款條例草案》亦提出進一步強化證券衍生品市場、資產管理及離岸人民幣業務等核心競爭力領域[1]。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外部壓力加大但特區政府始終堅持開放包容態度——通過降低准入門檻簡化審批程序等方式促進跨境投資合作;同時積極參與RCEP等多區域自貿協定談判以拓展新興市場空間。
三、「三中心」「高地」戰略定位下的未來路徑
面對新形勢和新挑戰,《預算案》提出推動「三中心」(即國際金融中心/航運物流樞紐/創新科技重鎮)、打造「高地」(如綠色科技產業集群)的戰略目標[1]。
具體而言:
– 金融領域:鞏固股票債券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功能;
– 物流服務: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契機提升港口機場效率;
– 科技創新:重點扶持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前沿產業發展。
這些舉措旨在實現傳統優勢行業與新興產業齊頭並進——既提升核心競爭力又促進結構多元化轉型升級。“讓我們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齊心協力推動經濟邁向更高水平。”正如陳茂波所言:“我們一定會令‘金字招牌’更光更亮。” [1]
—
總結來看,“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並非空洞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指南和政策選擇。“一国两制”赋予的特殊优势加上长期积累的国际经验使得Hong Kong成为连接中国内地与世界的桥梁纽带角色愈发凸显出来.
展望未来:只有坚持开放包容理念才能有效应对逆全球化浪潮;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才能把握住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 Hong Kong作为自由贸易坚定捍卫者将继续发挥独特作用推动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全文完)
資料來源:
[1] www.info.gov.hk
[2] finance.now.com
[3] www1.hkej.com
[5] www.finet.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