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署展覽重開 科技解密葛柏貪污案」

靜待,一扇塵封已久的門扉即將重啟。那不僅僅是一扇門,更是一道時光隧道,引領我們穿越歲月,直抵香港反貪史的起點。當廉政公署(ICAC)展覽廳在眾人期待中重啟開幕,它所承載的,不單是冰冷的歷史檔案,更是那份歷經考驗、依然閃耀的肅貪決心。而最引人矚目的焦點,無疑是那本曾掀起巨浪的「收賄數簿真本」,如今,藉由嶄新的科技手段,它將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向世人揭示那個時代的貪腐瘡疤,以及廉署如何力挽狂瀾。

時光深處的回聲:葛柏案的震撼

回溯至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香港社會正值發展快車道,但腐敗問題卻如陰影般籠罩。警隊內部貪污尤為嚴重,形成龐大的利益鏈。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一起案件震驚全港——英籍總警司葛柏(Peter Godber)在廉政公署成立前夕,被揭發擁有巨額來歷不明的財富。他的倉皇潛逃,猶如火上澆油,徹底點燃了公眾對貪污積弊的怒火,也直接催生了廉政公署的誕生。

葛柏案的關鍵證據之一,便是他的「收賄數簿」。這本簿子,記錄了他多年來收受賄款的詳情,是那個黑暗時代貪污情況的鐵證。它不僅是法律審訊中的重要物證,更是香港廉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存在。想像一下,一本小小的簿子,如何牽扯出龐大的貪污網絡,又如何成為推動社會變革的催化劑?它的重要性,超越了紙張本身,承載著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與反思。這本數簿的真本,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當年社會的痛點,也見證了香港走向廉潔的艱辛歷程。將這本「真本」公諸於世,讓公眾親眼得見,其震撼力是無可比擬的。

科技之眼:數簿的「重生」與解讀

然而,一本年代久遠、承載著敏感資訊的數簿,如何才能既得到妥善保護,又能向公眾完整呈現其價值?這正是新科技發揮作用的地方。廉政公署選擇在展覽廳重啟之際,運用尖端科技手段來展示這本葛柏數簿的真本,這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決定。

傳統的文物展示方式,往往受限於保護需求,展品被放置在恆溫恆濕的玻璃櫃中,觀眾只能遠觀,無法觸及細節。對於像數簿這樣包含大量文字和數字資訊的展品,這種方式很難讓觀眾深入了解其內容。而現在,透過新科技,數簿得以「重生」。

具體而言,廉署很可能採用了高精度的數碼掃描技術,將數簿的每一頁都進行細緻入微的採集,生成超高解析度的數位影像。這些影像可以透過大型觸控螢幕或投影裝置進行展示。觀眾不再是遠遠觀望,而是可以走到螢幕前,用手指觸控放大、縮小、翻頁,如同親手翻閱數簿一般,仔細研讀當年的筆跡、數字和記錄。這種互動式的體驗,極大地提升了觀眾的參與感和沉浸感。

更進一步,或許還會結合擴增實境(AR)或虛擬實境(VR)技術。例如,透過AR技術,觀眾掃描數簿的特定頁面時,螢幕上會疊加顯示相關的文字解說、人物關係圖、或當年的新聞片段,將平面的歷史文獻立體化、多媒體化。又或者,創建一個虛擬的場景,讓觀眾「置身」於當年葛柏案的調查現場,甚至「手持」虛擬的數簿,感受那份歷史的厚重。

新科技的應用,不僅解決了文物保護與公眾展示之間的矛盾,更為數簿賦予了新的生命力。它不再是冰冷的歷史遺物,而是可以被「閱讀」、被「互動」、被「體驗」的生動教材。透過數位化的處理和多媒體的呈現,數簿背後的故事、人物關係、貪污手法等複雜資訊,都能以更清晰、更易懂的方式傳達給觀眾,尤其是年輕一代。這種將歷史與科技融合的展示方式,無疑是展覽廳重啟的最大亮點之一。

教育的使命:從歷史走向未來

廉政公署展覽廳的重啟,其意義遠不止於展示幾件歷史文物。它肩負著重要的教育使命。透過展覽,廉署希望能向社會各界,特別是年輕人,傳承反貪的信息,加強他們的廉潔意識。

葛柏數簿的展示,正是這一使命的核心。它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告訴我們貪污的危害有多大,以及打擊貪污的必要性。展覽廳裡或許還有其他豐富的內容,例如廉署成立以來的重大案件介紹、反貪工作的流程與挑戰、公眾舉報的渠道與重要性等等。這些內容共同構成了一個關於廉潔價值的教育體系。

過去的展覽方式,可能更多是文字、圖片和實物的靜態陳列,容易讓人感到枯燥。而引入新科技後,展覽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互動裝置、多媒體影片、情景重現等手段,能夠吸引不同年齡層的觀眾,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特別是對於伴隨數位科技成長的年輕一代,這種互動式、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更容易引發他們的興趣和共鳴。

展覽廳也可能成為學校和社區組織進行廉潔教育的重要基地。透過定期的導覽和專題講座,讓更多人了解廉政公署的工作,認識貪污的危害,並將誠信廉潔的價值觀內化於心。葛柏數簿,這本曾經記錄罪惡的簿子,如今卻成為傳播廉潔理念的生動教材,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具力量的轉化。

廉潔的燈塔:持續的警示與期許

廉政公署成立至今已逾半世紀,香港也從當年的貪污重災區,轉變為一個相對廉潔的社會。這份成就來之不易,是無數廉署人員和廣大市民共同努力的結果。然而,反貪工作永無止境,貪污的手法也在不斷變化。

重啟的展覽廳,及其對葛柏數簿的創新展示,提醒著我們歷史的教訓。它告訴我們,即使在看似穩固的體系中,貪污也可能悄然滋生;它也告訴我們,只要有決心和行動,貪污是可以被遏制的。這本數簿,如同一個持續閃爍的警示燈塔,提醒著社會各界:對貪污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不能有絲毫鬆懈。

新科技的應用,不僅是為了讓歷史文物更好地呈現,更是展現了廉政公署與時俱進、利用一切可能手段打擊貪污的決心。未來的反貪工作,將更加依賴科技的力量,無論是數據分析、數位取證,還是公眾教育和宣傳,科技都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展覽廳的重啟,可以視為廉署在科技應用方面的一個縮影,預示著未來反貪工作的發展方向。

我們期許,重啟後的廉政公署展覽廳,能夠吸引更多的參觀者。讓這本葛柏數簿的故事,以及廉政公署不懈奮鬥的歷程,深入人心。讓每一個參觀者都能從中汲取力量,堅定維護社會廉潔的信念。這不僅是對歷史的紀念,更是對未來的投資。

一頁數簿,無盡警醒

那本看似不起眼的葛柏數簿,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腐敗,也見證了一個機構的誕生與成長。如今,它在科技的輔助下,以全新的姿態重現於世,向我們訴說著過去,也警示著未來。廉政公署展覽廳的重啟,以及對這本數簿的創新展示,無疑為公眾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機會,去深入了解香港的反貪歷史,體會廉潔的價值,並意識到維護社會廉潔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

這本數簿,如同歷史的低語,提醒著我們切勿忘記過去的教訓。而新科技的運用,則讓這低語變得更加清晰響亮,穿越時空,直抵人心。讓我們期待這個全新的展覽廳,能夠激發更多人對廉潔價值的思考,共同築牢香港廉潔的基石。這本一頁頁寫滿罪惡的數簿,如今化作無盡的警醒,是香港反貪歷程中最具象徵意義的篇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