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強積金年初至今仍正回報 人均虧損1700港元

香港強積金(MPF)作為本地退休保障的重要制度,其投資表現一直備受關注。2025年4月,面對市場波動,強積金整體出現人均虧損約1700港元的情況,但年初至今仍維持正回報,這反映了市場短期震盪與長期穩健增長之間的微妙平衡。本文將從4月份強積金的表現、市場影響因素及未來展望三方面深入探討此一現象。

4月份強積金投資表現概況

根據積金評級及相關研究機構資料顯示,2025年4月香港強積金整體錄得輕微下跌約0.61%,折合每名成員平均虧損約1700港元。當中股市基金受到較大壓力,例如港股基金在該月下跌超過4%,成為拖累整體回報的主要因素。然而,固定收益類基金如環球債券和港元債券基金則逆勢上升,分別錄得2.0%和0.8%的升幅,有效緩解了部分損失。

這些數據顯示,雖然股市基金在4月份表現不佳,但固定收益類基金的穩健表現為整體回報提供了一定的支持。這一現象反映了多元化投資策略在市場波動中的重要性。多元化投資可以有效分散風險,減少單一市場波動對整體投資組合的影響。

市場不確定性與資金流向分析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環境充滿挑戰,包括通脹壓力、利率政策調整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都對投資市場造成影響。在此背景下,不少強積金計劃保薦人觀察到資金流入減少且流動模式趨於謹慎。特別是在特朗普提出的一些政策建議引發市場擔憂後,「特朗普衰退」一詞更被用來形容第一季部分時間段內的弱勢走勢。

此外,由於股票類型基金波動較大,一些投資者轉向混合型或固定收益型產品,以求降低風險並獲取相對穩定收益。例如混合資產基金在四月份普遍錄得正回報,其中預設投資策略中的65歲後退休基金和低股票比例混合基金分別上漲1.0%及0.9%。這種趨勢反映出參與者在面臨不確定時,更偏好防守性配置,有助於抵禦短期震盪帶來的負面影響。

強積金制度優勢與未來展望

儘管單月出現虧損,但香港強積金制度設計上的多樣化選擇和長線理財理念,使其能夠有效應對周期性的市場起伏。目前多數成員透過分散投資策略,在不同類別產品間取得平衡,以減低風險並追求合理回報。此外,由於政府監管嚴格,加上保薦人持續優化產品結構,也提升了整體抗跌能力。

展望未來,隨著全球經濟逐步適應新常態,加上市場可能迎來階段性復甦,預料強積金將繼續呈現穩健增長態勢。然而,中短期內仍需警惕國際局勢變化、利率走向及通脹壓力等因素可能帶來的新挑戰。因此建議參加者保持理性心態,以長遠目標為重,不宜因短暫波動而做出激烈調整。同時,可考慮適度增加固定收益或防守型配置,提高組合韌性。

總結而言,今年四月份香港強積金雖遭遇一定程度的人均虧損,但全年累計依舊維持正向增值,是制度韌性的具體展現。在複雜多變的金融環境中,此結果提醒我們堅持多元化配置和長線規劃的重要性,也彰顯了香港退休保障機制在保障市民財務安全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未來若能繼續完善管理機制並提升透明度,相信可進一步鞏固公眾信心,使更多市民受惠於此項基石性的社會保障安排。

資料來源:

[1] www.aastocks.com

[2] mpfratings.com.hk

[3] hk.epochtimes.com

[4] www.hk01.com

[5] www.hkcd.com.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