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中,中美這兩個全球經濟巨頭的關係走向,無疑牽動著世界的目光。長久以來的貿易緊張,讓全球市場如同坐上雲霄飛車,起伏不定。然而,一線曙光似乎在遠方閃現。 5月10日,一場備受矚目的「破冰會」將在瑞士日內瓦登場,中美雙方的高層官員將齊聚一堂,而降低關稅的議題,赫然名列討論清單之上。
這場會晤,不僅是自今年3月以來中美高官的首次正式碰面,更被視為緩解這場已持續數年、重創全球經濟的貿易戰的潛在起點。 瑞士,這個以中立著稱的國度,再次扮演了搭建溝通橋樑的角色,為這兩個劍拔弩張的國家提供了一個對話的平台。
關稅的壁壘:劍拔弩張的貿易戰
回顧這場貿易戰的開端,可以追溯到2018年。 當時,美國政府以不公平貿易行為為由,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引發了中國的報復性措施,雙方關稅稅率一路飆升,甚至達到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的新高。 根據高盛的報告,截至2025年4月,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的有效關稅稅率高達145%,而中國對美國的關稅稅率也來到125%。 這樣極端的關稅壁壘,對全球貿易體系造成了嚴重衝擊,導致全球股市波動,投資者擔憂加劇。 隨著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市場甚至開始擔憂兩國在金融市場脫鉤、技術限制及地緣政治等方面的衝突可能進一步加劇,走向更廣泛的「新冷戰」。
破冰的契機:日內瓦的對話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即將在日內瓦舉行的會晤顯得尤為重要。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和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將代表美方,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等高階官員展開會談。 貝森特明確表示,這次會談的重點是「降溫」,認為目前的關稅戰無法持續,尤其對中方而言,高關稅實際上已等同於禁運。 他強調,美方追求的是公平貿易,而非脫鉤。 中方也證實了重啟接觸的決定,並表示正在評估與美方就關稅問題展開談判的可能性,但同時強調對話必須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並要求美方取消單邊加徵關稅。
這場會晤之所以選擇在瑞士舉行,也與瑞士獨特的中立國地位及其在國際事務中的調解角色密不可分。 瑞士希望保持「不選邊站」的姿態,並藉此機會從與兩國的關係中獲得最大利益。 瑞士作為一個沒有跟隨歐盟或其他國家加徵關稅的國家,主張自由貿易,並努力減少貿易障礙,這為中美提供了一個相對中立的對話環境。
降低關稅的潛在影響與挑戰
降低關稅,是這次日內瓦會晤的核心議題之一。 如果雙方能夠就此達成協議,無疑將對全球經濟產生積極影響。 高盛的報告分析指出,如果中美能夠達成低關稅的貿易協議,中國股市估值可能提升35%。 同時,貿易緊張局勢的緩和也可能帶動人民幣回升。 近期,隨著中美關稅戰出現緩和跡象,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已有所升值。
然而,降低關稅的過程充滿挑戰。 儘管雙方都表達了對話的意願,但在具體操作上仍存在分歧。 美方認為關稅已對中國經濟造成影響,而中方則強調對話的平等性和互惠性。 此外,即使關稅有所降低,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可能已經引發更深層次的經濟脫鉤,甚至導致兩國走向更廣泛的「新冷戰」,衝突可能蔓延到非經濟領域,例如網絡安全等。 有知情人士透露,北京方面近期表示不再回應美國加碼關稅,可能意味著中國的反制手段將轉向其他非經濟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會談前夕,市場也出現了一些關於中國考慮免除部分美國商品高關稅的消息。 據傳中國商務部正在收集可能免稅的商品清單,並邀請企業申請。 一份涵蓋131個產品類別的關稅豁免清單也在流傳,涉及疫苗、化學品到噴射引擎等多種商品。 儘管尚未證實清單的真實性,但這可能反映出中國在經濟壓力下,有意部分恢復美中貿易交流,以減輕對國內經濟的衝擊。
瑞士的角色與全球的期待
瑞士作為這次「破冰會」的主辦國,其角色受到關注。 瑞士駐華大使白瑞誼表示,瑞士希望繼續扮演連接東西方的橋樑,保持與各方的接觸和對話。 他也提到,瑞士在加稅和制裁上沒有完全跟隨歐盟和美國,這使得瑞士在中美之間保持了相對的中立性,為雙方提供了進行對話的可能性。 瑞士相信自由貿易對所有國家都有益,並正在努力減少貿易障礙,這與這次會晤討論降低關稅的目標不謀而合。
全球都在密切關注著日內瓦的會談結果。 這次會晤能否真正為中美貿易戰帶來轉機,降低關稅壁壘,緩解緊張關係,仍有待觀察。 然而,對話本身就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環境中,任何能夠促進中美之間溝通和理解的努力,都值得肯定。
前景展望:黎明前的曙光?
即將到來的日內瓦會晤,或許是中美貿易關係迎來轉圜的開端。 降低關稅雖然只是解決複雜貿易問題的第一步,但它代表著雙方都意識到持續的貿易戰對彼此乃至全球經濟帶來的巨大代價。 這次對話能否產生實質性成果,關鍵在於雙方能否展現足夠的誠意與靈活性,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
無論結果如何,這次在瑞士舉行的會談,都為觀察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窗口。 全球市場和各國政府都期待著中美能夠通過對話,找到一條通往貿易正常化和關係穩定的道路。 只有當這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能夠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全球經濟才能真正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