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黃金周期間,香港多個景點迎來大量旅客,其中西貢萬宜水庫東壩作為近年來備受追捧的郊遊熱點,更是吸引了眾多人潮。面對單日迎來3000名遊客的盛況,地區人士如西貢區議員方國珊再次呼籲優化東壩的交通及配套設施,以提升遊客和市民的體驗。
旅遊熱點的甜蜜負荷
萬宜水庫東壩以其壯麗的地質景觀,包括六角形岩柱和破邊洲,近年來在社交媒體上聲名鵲起,尤其受到內地旅客的青睞,成為「深度遊」和「城市漫步」的新興「打卡點」。然而,隨之而來的是交通負荷的顯著增加,特別是在旅遊旺季,如何平衡旅遊發展與環境承載力,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的「五一」黃金周,萬宜水庫東壩再次迎來人潮,據報導,單日遊客量達到3000人。雖然相關部門已採取措施加強專線小巴服務,並在萬宜路增加避車處,黃金周首日整體交通狀況較為暢順,甚至出現「車等人」的情況,但這並不代表問題已完全解決。
交通與配套的持續挑戰
儘管小巴班次大幅增加,由平日的4至5輛增至約30輛,有效疏導了部分人流,但東壩位處郊區,前往的主要方式是專線小巴、的士或自駕。狹窄的萬宜路一直是交通瓶頸,尤其是在車輛需要會車時。方國珊及其他地區人士多次提出優化建議,包括延長避車空間以減少對頭車造成的堵塞。
除了交通,東壩的配套設施也未能完全滿足日益增長的遊客需求。有學者建議,針對內地旅客旅遊模式的轉變,政府可考慮增加相關旅遊配套,例如在東壩採取預約及收費制度,甚至容許在大浪西灣開設付費營地等,以更好地管理和引導人流。另外,有議員建議仿效內地,引入環保電動觀光車,在西壩到東壩的狹窄路段載客,提升旅客體驗並減少塞車。
地區聲音與政府回應
西貢區議員方國珊一直關注東壩的交通問題,並積極與運輸署、警方等部門溝通協調。她認為,雖然黃金周期間當局已加強小巴服務及改善避車處,令交通狀況有所改善,但仍有優化空間。她建議政府提早在關口等地加強發放東壩的交通資訊,方便旅客規劃行程。
政府方面表示,已留意到不少旅客到東壩郊遊,並已增加小巴班次以疏導旅客。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指出,香港與內地交通方便,旅客來港進行簡單或深度遊都受歡迎,並認為要看香港商界和景點如何推陳出新吸引旅客消費。行政長官李家超亦表示,已要求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總結經驗,未來應對新的旅遊模式和喜好,並研究開發新的旅遊配套服務,例如生態遊、文化遊等。
尋求永續旅遊之道
東壩人潮反映了香港郊野旅遊的潛力,但也暴露了基礎設施和管理上的不足。要實現旅遊業的「丁財兩旺」並非僅僅是吸引更多遊客,更重要的是提供優質的旅遊體驗,並確保旅遊活動的可持續性。這需要政府、地區組織、營辦商和遊客共同努力。
例如,可以考慮引入更智能的人流管理系統,利用科技手段監測並發布實時人流資訊,幫助遊客避開高峰時段。同時,加強對郊野公園的保護意識宣傳,引導遊客遵守規則,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長遠來看,可能需要對萬宜路的交通承載力進行更全面的評估,並研究更具前瞻性的交通解決方案。
展望與建議
五一黃金周的經驗為東壩甚至香港其他郊野景點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借鑒。要將「人流」有效轉化為「現金流」,帶動地區經濟,需要在保留自然風貌的同時,適度增加符合生態旅遊原則的商業配套,例如在大帽山茶水亭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在東壩等地設立小商戶售賣輕便餐飲和紀念品。
此外,推動分流策略至關重要。除了東壩,西貢還有許多其他值得探索的景點,如橋咀島。政府和旅遊業界可以加大宣傳力度,將旅客引導至更多元化的景點,分散人流壓力。同時,鼓勵非假日出行,平衡平日與假期的客流量。
總而言之,萬宜水庫東壩在「五一」黃金周期間迎來的大量遊客,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透過持續優化交通與配套、加強資訊發放、推動可持續旅遊模式以及分流策略,香港有望在發展郊野旅遊的同時,保護寶貴的自然資源,實現旅遊業與環境的和諧共存,讓更多人能夠安全、愉快地體驗香港的「後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