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數位化浪潮席捲全球的當下,保險業正面臨效率與人性化服務的雙重考驗。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保險產品創新與客戶體驗升級成為行業焦點。富衛香港2024年理賠報告指出,科技應用不僅需提升賠付速度,更應聚焦「有溫度的服務」以實現體驗增值[1]。這種兼顧技術效能與人文關懷的模式,正重新定義保險業的競爭格局。
—
科技賦能:從自動化到智能化的躍升
人工智能(AI)與大數據分析已成為理賠流程革新的核心工具。透過自動化系統處理標準化案件,例如車險或醫療門診理賠,可將審核時間壓縮至數小時內完成[1]。而進階應用如圖像識別技術,能快速判定事故現場照片的真實性與損害程度,減少人為誤判風險。值得關注的是,「智能客服」結合自然語言處理(NLP),可24小時回應保戶諮詢並提供初步理賠指引[1],這種「零等待」服務大幅降低傳統電話客服的溝通成本。
—
溫度服務:重塑客戶信任的三個維度
真正的體驗增值體現在三個層面:首先是透明溝通機制——部分險企推出「理賠進度即時推送」,讓保戶隨時掌握案件狀態;其次是客製化解決方案設計團隊介入複雜個案時會綜合評估家庭結構、財務狀況等非量化因素;最後是情感支持系統例如針對重大疾病患者提供心理輔導轉介服務[1]。這些措施有效緩解了保單條款冰冷條文帶來的疏離感。
—
平衡之道:效率與人性的協同效應
過度依賴技術可能導致服務僵化。某案例顯示內地搬運工被誘導購買29份保單引發爭議[2],反映出純粹以銷售為導向的弊端。反觀香港市場趨勢顯示儲蓄型分紅險因兼具浮動收益特性吸引中產家庭[3][4],關鍵在於業務員能否根據客戶實際收入水平(如月入數千元者)合理配置保障方案而非盲目推銷高保費產品[2][4]。凱基人壽近期推出的美元利變險更首創「失能豁免+生命末期提前給付」雙重保障機制體現此理念[5]。
—
結論
當AI成為保險業標配工具時,「溫度」將是差異化的決勝點。未來發展需著眼兩大方向:一是深化健康管理生態圈整合例如結合穿戴裝置數據提供預防性醫療建議;二是強化分紅險產品的透明化管理透過壓力測試向客戶展示不同經濟情境下的預期回報率[3][5]。唯有讓科技真正服務於人的需求而非反之才能實現行業永續增值——這正是富衛報告揭示的核心啟示亦應成為全行業的行動綱領。[1][3][5]
(全文共計約750字)
資料來源:
[1] finance.now.com
[2] wealth.hket.com
[3] hk.investing.com
[4] www.wenweipo.com
[5] money.udn.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