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搶人才 祭出國際研究新計劃

全球人才爭奪戰下的英國策略:吸引國際研究人才計劃深度解析

在當今全球化的浪潮中,人才已成為各國競相追逐的寶貴資源,尤其是在科研領域。英國,這個擁有悠久學術傳統的國度,正積極推出一項旨在吸引國際研究人才的計劃。這不僅是對自身科研實力的加強,更是在全球人才競爭格局下,展現其開放與活力的重要一步。

科研磁力:為何英國出招吸引國際人才?

近年來,全球科研版圖悄然變化,美國學術環境的某些不確定因素,例如學術自由受到攻擊、研究經費被削減等,正促使許多優秀的研究人員重新評估他們的未來去向。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包括加拿大、挪威、法國和澳洲在內的許多國家,紛紛伸出橄欖枝,希望藉此機會吸引「流離失所」的科研人才。 英國此時推出吸引國際研究人才計劃,正是順應了這一全球趨勢,試圖在全球人才爭奪戰中佔據有利位置。

英國政府深知,優秀的研究人才對於推動國家創新、經濟發展和解決全球性挑戰至關重要。透過吸引國際頂尖研究人員,英國不僅能增強其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的實力,更能促進知識交流與創新火花的碰撞。英國科學、創新與技術部也強調,英國對國際科學事務持開放態度,樂於協助世界上最優秀的研究人員將他們的想法變為現實。

計畫雛形:五千萬英鎊的起步與未來的可能性

根據報導,英國政府預計將提供約5000萬英鎊的資金,用於支持這些國際研究人才的研究項目和搬遷費用。這筆資金將為前來英國的科研人員提供必要的支持,協助他們在新的環境中安頓下來並順利開展工作。

據悉,這項計劃初期目標是吸引大約10個研究人員小組遷往英國。這似乎是一個相對保守的起步,但如果計劃取得成功,未來很有可能會進一步擴大。這也反映了英國政府謹慎務實的態度,希望先透過小規模的試點,驗證計劃的有效性,再考慮大規模推廣。

政策支持:簽證、資助與更廣泛的人才戰略

吸引國際研究人才,簽證政策無疑是關鍵的一環。英國現有的簽證體系中,已設有針對學術訪問和全球人才的類別。學術訪問簽證允許科學家、研究人員等在英國進行長達12個月的學術訪問。而全球人才簽證則面向在學術研究、藝術文化或數字技術等領域的「領軍人物或有潛力成為領軍人物」,允許他們在沒有雇主擔保的情況下在英國工作長達五年,並且可以續簽。

此外,英國研究與創新署(UKRI)也在持續優化其資助政策,以提升研究的財務可持續性,並為未來投資人才和基礎設施提供支持。例如,UKRI提高了設備採購的資助比例和資本設備的門檻,並明確了機構匹配資金的指導原則,旨在改善成本回收、簡化資助流程並確保資源的公平分配。這些政策的調整,都為吸引和留住國際研究人才創造了更為有利的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吸引國際研究人才只是英國更廣泛的人才戰略的一部分。英國政府早已將培養和吸引高端人才上升為國家戰略,並在STEM教育、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等方面推出了多項政策。這些舉措共同構建了一個更為完善的人才引進和培養體系。

面臨的挑戰:高昂的費用與全球競爭

儘管英國積極推出各項措施吸引人才,但依然面臨一些挑戰。其中一個顯著的問題是簽證費用和移民健康附加費(IHS)的持續上漲。英國皇家學會指出,英國對外籍科研技術人才收取的簽證費用可能比其他科研強國高出多達17倍。高昂的費用增加了國際研究人員赴英的經濟負擔,尤其是在需要攜帶家屬的情況下。這也是導致部分潛在人才望而卻步的重要原因。

此外,全球範圍內對科研人才的競爭日益激烈。加拿大、挪威、法國等國家也都在採取積極措施吸引人才。英國需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展現出其獨特的優勢和吸引力,才能真正實現吸引國際頂尖研究人才的目標。

未來展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科研生態

英國推出吸引國際研究人才計劃,是其在全球人才競爭中邁出的重要一步。這項計劃的成功與否,將取決於多方面因素,包括資金的到位情況、簽證政策的落實效果、以及英國科研機構的軟硬體環境是否足夠具有吸引力。

未來,英國需要持續優化其人才政策,簡化簽證流程,降低費用負擔,並為國際研究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同時,加強與國際科研機構的合作,營造開放包容的學術氛圍,也將有助於提升英國在全球科研舞台上的吸引力。

全球人才流動是雙向的,英國吸引國際研究人才的同時,也需要關注如何留住本土的優秀科研力量。只有構建一個充滿活力、具備競爭力的科研生態系統,英國才能在全球科研競賽中立於不敗之地,並為人類知識的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