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煙硝再起:越南為何對中菲示強?
南海,這片富饒而充滿爭議的海域,彷彿永遠無法平靜。當我們將目光投向那片湛藍,映入眼簾的卻是錯綜複雜的主權聲索、頻繁的海上摩擦,以及區域國家間微妙的互動關係。近期,越南對中國和菲律賓在爭議島礁的活動表達抗議,這不僅是一則時事新聞,更是南海地緣政治棋局中的一步重要落子,值得我們深入剖析其背後的動機與影響。
風起南海:鐵線礁上的漣漪
越南外交部發言人范秋姮證實,越南已就中國和菲律賓在南海有爭議水域的活動向兩國發出外交照會,強調越南擁有對這些區域的主權,並敦促中菲尊重越南的領土主張,遵守國際法,共同維護「東海」(即南海)的和平穩定。 越南的此一聲明,是針對中菲近期在鐵線礁的相關活動所做出的回應。 鐵線礁,這個在南海諸多島礁中或許不那麼為人熟知的名字,卻因其地緣政治的重要性而成為新的關注焦點。
南海主權迷霧:歷史與現實的交織
南海的主權爭議由來已久,牽涉包括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等多個國家。 歷史上,中國曾對南海諸島進行管轄和巡防,二戰後國民政府也曾接管相關島嶼。 然而,隨著南海蘊藏豐富資源的發現,以及區域地緣政治的變化,南越、菲律賓等國紛紛佔領部分島礁。 中國與南越在1974年爆發西沙海戰,與越南在1988年爆發赤瓜礁海戰,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對部分島礁的控制。 進入21世紀,各國更紛紛展開填海造陸活動,加劇了爭議的複雜性。
越南的角色:多重考量下的外交策略
越南在南海爭議中一直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其對南沙群島提出了完整的主權聲索,並且非法佔據的島礁數量相對較多。 近年來,越南頻繁透過各種場合宣示其主權,並對其他國家在南海的活動表達抗議。 越南此次對中菲在鐵線礁的活動表達抗議,可以從多個層面來理解:
首先,維護國家主權是越南的根本立場。越南視鐵線礁為其領土的一部分,因此對於任何可能損害其主權的行為,必然會採取堅決的反對態度。 透過外交照會的形式,越南再次重申其在南海的領土主張,並強調國際法的重要性。
其次,牽制中國在南海的擴張。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存在和島礁建設不斷增強,對其他聲索國構成壓力。 越南透過抗議中菲的活動,間接表達對中國在南海擴張的擔憂,並試圖團結其他聲索國,形成抗衡力量。
再者,平衡與各大國的關係。越南在國際關係上奉行不結盟政策,試圖在中美等大國之間取得平衡。 對中國在南海的行動表達抗議,可以向美國等西方國家展現其維護主權的決心,爭取國際社會的理解與支持。 同時,越南也可能透過在南海問題上的表態,爭取中國在經濟上的更多合作與支持。
最後,回應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南海主權爭議在越南國內引發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政府需要透過強硬的姿態來回應民意,維護其執政的合法性。
中菲的行動與越南的反應:鐵線礁為何成為導火索?
近期中菲在鐵線礁的活動成為越南抗議的直接原因。雖然具體的活動內容並未在所有資料中詳細披露,但結合南海近期局勢,可以推斷這些活動可能涉及船隻的部署、巡邏,甚至是基礎設施的建設。 菲律賓在小馬可仕總統上任後,對中國在南海的行為採取了更為強硬的「透明戰略」,頻繁公開中國在其專屬經濟區內的「侵犯行為」,並尋求國際支持。 中菲在仁愛礁和黃岩島等地的摩擦不斷升級,甚至發生船隻碰撞和人員受傷事件。 越南選擇在鐵線礁問題上發聲,可能與其對該島礁的特定主權主張,或是認為中菲的活動加劇了區域緊張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馬來西亞近期也對越南在柏礁的填海造陸活動提出了抗議,顯示南海的爭議不僅限於中菲之間,聲索國之間的互相牽制和競爭也持續存在。
南海未來走向:複雜博弈下的不確定性
越南對中菲的抗議,使得南海局勢更加錯綜複雜。未來南海的走向,將取決於多個因素的互動:
首先,聲索國之間的互動與協調。雖然聲索國之間存在競爭,但在面對共同挑戰時,也可能尋求合作。例如,菲律賓曾試圖尋求其他國家加入針對中國的多邊法律訴訟。 然而,各國自身利益的不同,使得形成統一陣線困難重重。
其次,域外大國的介入程度。美國及其盟友在南海加強軍事存在,並支持菲律賓等國維護「航行自由」,這對中國構成了一定的制衡。 然而,大國的介入也可能導致局勢升級。
再者,國際法的影響力。2016年南海仲裁案否定了中國的九段線主張,雖然中國不接受裁決,但這為其他聲索國提供了法律依據。 未來國際法在解決南海爭議中能發揮多大作用,仍有待觀察。
最後,各國內部政策的變化。聲索國的國內政治變化也可能影響其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和策略。
總而言之,越南此次對中菲的抗議,是南海持續博弈的一個縮影。在歷史遺留問題、地緣政治競爭和豐富資源等多重因素的交織下,南海的和平與穩定仍然面臨嚴峻挑戰。各方如何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透過對話協商尋找解決方案,將是考驗區域智慧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