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升溫 疫苗仍有效

疫情再起?新冠活躍度趨升引關注

近期,新冠病毒的活躍程度再次引起公眾關注。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數據顯示,新冠病毒檢測陽性數目創下半年來的新高,預料未來數周活躍程度將持續上升。這一趨勢令人擔憂,尤其是在經歷了長時間的疫情後,社會普遍出現「疫苗疑慮」的情況。 然而,專家們強調,新冠病毒並未消失,且外國仍有爆發情況,市民外遊時仍有被感染的風險,因此接種新冠疫苗依然重要。

專家視角:現有疫苗的防護力

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名譽臨床副教授關日華在電台節目中指出,目前流行的新冠病毒株為XDV,這是一種與JN.1相關的變異病毒株。 值得注意的是,現時本港使用的新冠疫苗對於預防這種變異病毒株仍然有效。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也表示,儘管新冠疫苗不能完全預防感染,但能有效防止感染後出現重症及死亡。 他同時提及,新一批JN.1譜系疫苗預計將於年底到港,而目前供應的疫苗仍然有效用。

變異病毒株的挑戰與應對

JN.1及其後代譜系已取代XBB成為本地最流行的變異病毒株,佔所有分析結果樣本的約94%。 世界衞生組織已將JN.1列為需要關注的變異病毒株,顯示其傳播速度更快。 外國經驗顯示,一旦有個案傳入,感染個案會在短時間內倍增。 面對這種情況,接種現有疫苗以及適時接種更新的疫苗株非常重要。

疫苗猶豫:後疫情時代的挑戰

社會在經歷大規模疫情後出現的「疫苗疑慮」是一個普遍現象。許多人可能認為疫情已經結束,或者對疫苗的必要性產生懷疑。然而,專家們一再強調,新冠病毒將與我們長期共存,且變異株的出現意味著持續的防護是必要的。 關日華教授呼籲大眾仍要接種新冠疫苗,特別是未曾接種過新冠疫苗的市民,應盡快接種mRNA疫苗。 對於距離上一劑接種已超過半年的市民,他也建議盡快接種加強劑。

特殊群體的保護:兒童與長者

兒童和長者是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高風險群體。關日華教授指出,不少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嘶哮症、急性肺炎及急性壞死性腦炎等急性併發症,部分個案可能有中、長期後遺症。 然而,目前兒童的疫苗接種率並不理想,三歲以下兒童的接種率只有約30%。 他呼籲家長盡快安排子女接種疫苗。 衞生署也為合資格兒童提供免費疫苗接種服務,建議家長可帶子女前往健康院接種。

長者感染新冠後的後果同樣嚴重,年紀愈大者感染後死亡率愈高。 其中,65歲至69歲的死亡率約9%,80歲至89歲的死亡率更高達30%。 這些數據再次凸顯了為高風險群體提供充分保護的重要性。

除了疫苗,我們還能做什麼?

除了接種疫苗,個人衛生習慣依然是防範新冠病毒傳播的重要一環。關日華教授建議在人多擠迫或空氣不流通的地方佩戴口罩,但在空曠環境或做運動時則毋須佩戴。 同時,保持勤洗手等良好衛生習慣也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同時感染新冠病毒和流感會大幅增加併發症和死亡率。 醫學會提醒市民,如同時感染新冠及流感,死亡風險比只感染新冠的人高出逾一倍。 因此,除了新冠疫苗,接種流感疫苗同樣重要。

總結:與病毒共存,持續防護是關鍵

新冠病毒活躍度的趨升提醒我們,疫情並未完全結束,與病毒共存將是長期的狀態。雖然社會出現「疫苗疑慮」,但專家們強調現有疫苗對於預防重症和死亡仍然有效,並且新的針對變異株的疫苗也將陸續推出。 面對變異病毒株的挑戰,持續關注疫情發展、按時接種疫苗、保持個人衛生以及考慮接種流感疫苗,都是保護自己和家人的重要措施。 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和持續的防護,我們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的疫情波動,將病毒的影響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