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倫敦IPO傳停滯

近年來,快時尚巨頭SHEIN的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尤其在鎖定倫敦作為上市目的地後,相關工作據報幾近停滯,引起市場廣泛關注。這家以其快速供應鏈和極致性價比著稱的中國企業,從南京發跡,現總部設於新加坡,在全球市場尤其是歐美青少年中擁有龐大消費群體,其上市動向不僅關乎企業自身發展,也折射出當前複雜的地緣政治、監管環境以及市場情緒的多重影響。

漫漫上市路,何處是歸途?

SHEIN的上市傳聞早於2022年便已浮現,最初目標是紐約。然而,隨著中美關係的日趨緊張以及美國立法者的反對,紐約上市計劃被迫擱置。 隨後,目光轉向倫敦,被視為「棄美投英」的策略轉變。據報,SHEIN已於2023年6月向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提交了保密上市申請,並在2024年6月初再次提交文件,啟動倫敦上市程序。 然而,原定最快於2025年4月實現的倫敦上市計劃,似乎並未如期推進,甚至被多家媒體報導為「幾近停滯」。

停滯的陰影:多重挑戰交織

SHEIN倫敦上市工作據報停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並非單一因素所致。這些挑戰既有來自外部環境的壓力,也有企業自身需要面對的問題。

地緣政治與貿易摩擦的餘波:

美國政府的政策變動,特別是關於「小額豁免」(de minimis)規則的取消以及針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提高,對SHEIN的商業模式構成了直接衝擊。 該規則曾允許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商品免稅進入美國,這對SHEIN依賴於直接從中國工廠向全球消費者發貨的模式至關重要。取消此規則將顯著增加其在最大市場美國的運營成本和產品價格,削弱其競爭力,進而影響其盈利能力和估值。 儘管SHEIN試圖強調其增長不依賴於美國市場,並致力於拓展其他國家,但美國市場的變化無疑給其上市前景蒙上陰影。 此外,中美持續的貿易戰也加劇了全球市場的波動性,使得說服投資者支持其上市變得更加困難。

監管審查與合規壓力:

除了地緣政治因素,SHEIN在倫敦的上市之路也面臨英國監管機構的嚴格審查。 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需要審查並決定是否批准其上市申請及招股說明書。 儘管有報導稱FCA已給予初步批准,但這是在特朗普新的關稅政策引入之前,意味著SHEIN可能需要更新招股說明書並重新尋求批准。

更為棘手的是,SHEIN還需獲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批准才能在海外上市。 截至目前,其名字尚未出現在中國證監會申請境外上市的企業名單上,這也是上市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阻礙。

供應鏈透明度與人權爭議:

SHEIN的供應鏈透明度問題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特別是關於其產品是否使用了新疆棉的質疑。 在英國議會的聽證會上,SHEIN的總法律顧問未能直接說明棉花來源,引起議員的強烈質疑。 英國人權組織「停止維吾爾種族滅絕」已採取法律行動,呼籲FCA拒絕SHEIN的上市申請,理由是擔憂其勞工實踐問題。 這些爭議可能損害SHEIN在公開市場上的聲譽和估值。 英國國際特赦組織也表示,SHEIN在倫敦上市將是倫敦證交所的「恥辱」,因為其勞工和人權標準令人質疑。

競爭加劇與盈利挑戰:

快時尚市場競爭激烈,來自拼多多旗下的Temu等競爭對手對SHEIN構成嚴峻挑戰。 兩家公司合計佔美國日常包裹運輸量的 상당數比例。 美國取消「小額豁免」政策後,對SHEIN和Temu等依賴此政策的企業造成了更大的成本壓力。

此外,SHEIN的盈利能力也面臨挑戰。有報導指出,2024年上半年其收入增速顯著放緩,利潤大幅下降,利潤率降低。 儘管在2023年取得了超過20億美元的利潤,但其利潤在近年來有所波動,這也為其估值下滑埋下了伏筆。

估值調整與市場情緒:

受上述多重因素影響,市場對SHEIN的估值預期不斷下調。其估值從2022年最高峰的1000億美元,一路下滑至2023年融資時的約660億美元,到2024年初更降至約450億美元。 雖然曾有估值目標高達900億美元的傳聞,但目前有消息稱投資者壓力下估值可能低至300億美元。 估值的劇烈波動反映了市場對其前景的不確定性,也使得上市的吸引力相對減弱。

未來的可能性:轉向香港或其他方案?

面對倫敦上市的重重困難,SHEIN是否會考慮其他上市地點? 早在倫敦計劃進展不順時,便有分析認為SHEIN最終可能被迫考慮在香港上市。 雖然SHEIN已將總部遷至新加坡,試圖淡化其中國企業身份,但其大部分供應網絡仍在中國內地,因此在海外上市可能仍需要中國證監會的批准。 香港作為一個與內地聯繫緊密的國際金融中心,或許會是SHEIN的一個備選方案。

此外,也有消息傳出SHEIN正考慮以直接公開發行(DPO)替代傳統的IPO方式在英國上市,直接向公眾出售股票,這意味著可能繞過一些傳統上市流程。 不過,這種方式能否順利推進仍需觀察。

結論:迷霧中的上市之路

總而言之,SHEIN的倫敦上市工作據報幾近停滯,是地緣政治、監管審查、供應鏈爭議、市場競爭以及盈利挑戰等多重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 美國關稅政策的變化對其核心商業模式造成衝擊,英國監管機構的審查和中國證監會的批准程序增加了不確定性,而供應鏈的透明度和人權問題則損害了其聲譽。

雖然SHEIN對其上市計劃保持低調,並未對停滯的報導發表評論,但終止與英國公關公司的合作等跡象似乎印證了上市進程的放緩。 未來,SHEIN是否能克服這些挑戰,成功在倫敦或其他市場上市,仍是未知數。這不僅取決於外部環境的變化,也考驗著SHEIN應對複雜局勢的能力。快時尚巨頭的上市之路,依然充滿迷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