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光族」到「政府座上賓」:一位KOL的意外崛起之路
在光怪陸離的網絡世界中,有人追逐流量,有人販賣人設,而他,西DorSi,卻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真誠的內容,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月光族」打工仔,搖身一變成為備受矚目的KOL,甚至獲邀成為政府部門的座上賓。這條看似不可思議的「上位之路」,究竟是運氣使然,還是另有玄機?
從設計師到全職YouTuber的華麗轉身
西DorSi的故事,始於對現狀的不甘。曾經,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設計行業打工仔,日復一日地往返於香港與內地之間,生活平淡如水。然而,在即將邁入而立之年時,他開始思索人生的更多可能性,不願就此被「營營役役」的生活所吞噬。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他看到了新的機遇,於是毅然選擇「裸辭」,投身於內容創作的洪流之中,創立了「西DorSi偽中產生活態度」YouTube頻道,起初主要拍攝香港西環一帶的美食,但反響平平。
初期的創作之路並不順遂,影片點擊率不高,收入銳減,甚至一度積蓄清零,險些要轉行。然而,他並沒有因此放棄。他及時調整了內容方向,將目光投向了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開始分享當地乃至大中華區的吃喝玩樂內容。這個轉變,成了他事業的關鍵節點。
洞察先機:北上熱潮下的崛起
正是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讓西DorSi抓住了「北上熱潮」的機遇。在疫情期間,儘管香港人無法親身到深圳,導致相關影片觀看人數不多,但他預見到通關後港人將會出現「報復式消費」,因此咬牙堅持創作。通關後,他的頻道果然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影片觀看次數大幅提升,累積了超過34萬訂閱。
他的成功,不僅在於抓住了風口,更在於其內容的獨特性和實用性。他通過親身體驗,分享深圳的特色餐廳、新落成的商場和有趣的景點,為觀眾提供了實用的「北上」攻略。尤其他拍攝的海底撈系列影片,更是讓他一炮而紅,粉絲數量呈幾何級增長。
拍片不是為錢:KOL的真正動力
雖然流量和收入隨之而來,但西DorSi多次強調,「拍片不是為錢!」。對於真正的KOL而言,持續創作的動力往往不是單純的金錢,而是源於表達的慾望和影響力帶來的成就感。西DorSi的例子也印證了這一點。在他積蓄清零的困境時期,他仍然堅持創作,正是源於對內容的熱愛和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隨著名氣的上升,西DorSi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吃喝玩樂資訊分享者,他開始有能力為香港人爭取深圳商場的獨家優惠,甚至跨界涉足出版業,推出深圳旅遊攻略書籍。這些額外的成就感和影響力,成為他持續前進的重要動力。
從網絡走到現實:成為政府座上賓的契機
西DorSi的影響力,不僅僅局限於網絡世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獲邀加入了律政司粵港澳大灣區專責小組,成為政府部門的座上賓。律政司之所以會找上一位不諳法律的YouTuber,正是看中了他熟悉內地情況,並且能夠從「用家」的角度提供貼地意見,協助律政司將嚴肅的法律資訊以更貼近大眾的方式呈現。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更是親自點名邀請他入組。
這不僅是對他個人影響力的肯定,也反映了政府部門開始意識到KOL在社會中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嘗試藉助他們的力量來與大眾溝通。西DorSi的角色,是在法律界人士的「圍爐」中,提供一個來自普通市民的聲音,讓政策制定者更能了解普羅大眾的需求和想法.
成功背後的堅持與轉型
西DorSi從「月光族」到「政府座上賓」的轉變,絕非一蹴可幾。這背後是多年的堅持與不斷的嘗試。他勇於跳出舒適圈,敢於「裸辭」追求自己熱愛的事情。他在內容創作上不斷調整方向,從香港西環轉向深圳,最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賽道」。他在困境面前沒有輕言放棄,即使戶口清零,依然堅持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他的成功也提醒我們,在快速變化的網絡時代,KOL的定義正在被不斷刷新。一個有影響力的KOL,不僅僅是擁有大量粉絲,更重要的是能夠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建立個人品牌,並在特定領域產生實際的影響力。西DorSi的故事,正是個人努力、抓住機遇和內容價值的完美結合。
KOL的未來與啟示
西DorSi的經歷,為許多 aspiring KOL 提供了寶貴的啟示。成功並非遙不可及,但需要熱情、堅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不斷學習、轉型的能力。從他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
- 熱愛是最好的動力: 對內容的熱情是支撐他度過難關、持續創作的核心動力。
- 市場敏銳度至關重要: 抓住「北上熱潮」的機遇,是他事業騰飛的關鍵。
- 內容為王: 提供實用、獨特且貼近生活的內容,才能吸引和留住觀眾。
- 個人品牌價值的提升: 隨著影響力的擴大,KOL可以超越單純的流量變現,爭取更多合作機會,甚至參與到社會事務中。
西DorSi的故事仍在繼續,他的「上位之路」充滿了未知,但也充滿了可能性。從「月光族」到「政府座上賓」,他用自己的經歷詮釋了一個普通人如何通過網絡的力量,實現人生的華麗轉變,並在更廣闊的舞台上發揮影響力。這不僅是一個關於KOL成功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堅持夢想、不斷學習和適應變化的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