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擬豁免部分美貨關稅

在波譎雲詭的國際經貿大戲中,關稅戰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橋段之一。當兩大經濟體劍拔弩張,高築關稅壁壘之時,任何風吹草動都牽動著全球的神經。近期,一則關於中國悄悄豁免部分美國商品關稅的消息不脛而走,彷彿為緊繃的貿易關係帶來了一絲緩和的可能。這究竟是戰術性的調整,抑或是釋出善意的前奏?背後的盤算與影響,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關稅迷霧中的一縷微光

貿易戰以來,中美兩國相互加徵高額關稅,對雙邊貿易造成了顯著衝擊。 在此背景下,有消息傳出,中國已悄悄對部分美國商品豁免關稅,據彭博社報導,涉及的進口總額可能達到約400億美元,佔2024年中國自美國進口總額的約24%。 這份豁免清單雖然尚未得到官方正式確認,但在貿易商和企業間廣為流傳,其中包含藥品和工業化學品等商品。 據悉,至少有六家在華企業已在未繳納關稅的情況下進口了清單上的商品。

這種「悄悄」進行的豁免,與以往官方高調宣布的姿態不同,顯得頗為低調。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官員早在4月第二周就開始讓外資企業列出對運營至關重要且難以替代的美國進口商品,隨後其中部分商品獲得了豁免。 這種做法似乎更傾向於透過商業渠道進行,避免公開聲明。

戰略考量下的務實之舉

對於中國的這一舉動,分析認為,這更多是出於戰略考量,旨在緩解貿易戰對本國經濟的衝擊。 蘭德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Gerard DiPippo表示,中國可能在通過避免關鍵商品進口潰跌,來減輕對經濟的損害。 豁免措施不應被解讀為向美國發出信號,而是反映出北京方面優先保護本國經濟免受貿易戰衝擊的意圖。

彭博經濟研究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舒暢認為,對關鍵的、難以替代的美國產品免除關稅是一種務實的做法,既能緩解與美國的緊張關係,又符合中國產業的利益。 從避免與美國發生更廣泛衝突的角度來看,任何有助於降低貿易戰溫度的舉措都是有益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此次的豁免力度與美國此前對部分中國商品豁免關稅的力度大致相仿。 美國政府此前也曾豁免包括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在內的中國輸美商品關稅,據估算,這些措施適用於約1020億美元的商品,佔去年美國自華進口總額的約22%。 這也進一步印證了中國此次豁免是戰略平衡的考量,而非單純的善意姿態。

清單的動態性與貿易談判的曙光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份豁免清單具有動態性質,將根據中國的需要持續調整。 更多商品可能被納入清單,而若中國找到替代品,部分商品可能被移除。 這表明中國在關稅問題上保持靈活性,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國內外經濟形勢。

在關稅豁免消息傳出的同時,也出現了中美貿易對峙可能出現轉機的初步跡象。 中國商務部近期表示,正在評估與美國舉行貿易談判的可能性,並稱美方近期通過相關方面多次主動向中方傳遞信息,希望與中方談起來。 這一表態給市場帶來了一定的提振作用。

然而,貿易談判的前景依然充滿變數。 儘管雙方都有接觸的意願,但在核心訴求上仍存在分歧。 美國希望重塑公平貿易秩序,而中國則強調保護自身經濟利益。 未來談判的進展將取決於雙方能否找到共同點,以及能否在關鍵問題上達成妥協。

結語:在不確定中尋求平衡

中國悄悄豁免部分美國商品關稅的舉動,是在複雜的貿易戰背景下,一種兼顧國內經濟需求和國際戰略考量的務實選擇。 這並非意味著貿易戰的結束,而更像是在持續的對抗中尋求一種平衡。 這份動態調整的豁免清單,以及中方對貿易談判的謹慎評估,都顯示出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經貿環境下,中國正在採取更加靈活和有針對性的策略。 未來的貿易關係走向仍不明朗,但這些細微的調整或許能為雙方找到對話的契機,為緊張的關係帶來一線緩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