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定國斥美對港加徵關稅違反世貿規則 試圖模糊「一國兩制」

全球貿易格局近年因單邊主義抬頭而波瀾不斷,美國對香港加徵關稅的舉措引發國際關注。署理行政長官林定國近期公開批評此政策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並指其試圖模糊「一國兩制」原則。此議題不僅涉及國際經貿秩序,更牽動香港作為獨立關稅區的地位與核心利益。本文將從法律爭議、經濟影響及地緣政治三個層面,剖析當前局勢的關鍵矛盾。

法律爭議:單邊關稅與WTO框架衝突

林定國在會見中國—東盟聯合合作委員會代表團時強調深化區域合作,其立場反映香港對多邊貿易體制的堅持。根據WTO規定,成員不得無故對其他地區實施歧視性關稅。美國此次行動未經WTO爭端解決機制裁決即單方面加稅,明顯違背《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第1條「最惠國待遇」原則。這一條款要求成員國應給予其他成員國與其最優惠國家相同的待遇,不得歧視性地對待某一特定國家或地區。美國的行為不僅違反了這一基本原則,也挑戰了WTO所倡導的公平貿易秩序。

立法會文件顯示美方措施被視為「貿易戰」的一部分,而財政部長藍佛安亦指出關稅戰正威脅全球經濟金融穩定。這種繞過國際規則的行為恐削弱WTO權威性,進一步破壞全球貿易秩序。WTO作為全球貿易的規範者,其權威性一旦被削弱,將對全球經濟體系造成深遠影響。各國之間的貿易糾紛將難以通過多邊機制解決,轉而依賴單邊行動,這無疑會加劇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

經濟衝擊:香港樞紐地位面臨考驗

作為全球第六大商品貿易中心,香港2023年處理的轉口貨值逾7.8萬億港元。美國若持續加徵關稅將直接衝擊電子產品、珠寶等主要出口類別。香港的經濟結構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美國的加稅措施將對香港的出口企業造成嚴重打擊。這些企業可能面臨成本上升、市場縮小等問題,進而影響香港的經濟增長。

儘管港投公司正籌辦「國際耐心資本論壇」以強化金融韌性,但中美角力升級可能迫使企業重組供應鏈。企業可能會考慮將生產基地轉移到其他國家,以避免美國的關稅影響。這不僅會對香港的就業市場造成衝擊,也會改變香港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城堡投資創辦人Ken Griffin近期警告:「關稅政策不會使製造業職位重回美國。」這凸顯保護主義政策的實際效果存疑。保護主義政策雖然可能在短期內保護本國產業,但長期來看,會對全球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地緣政治:「一國兩制」原則的守衛戰

美方將香港與內地視為同一實體實施制裁的做法,實質是挑戰《基本法》賦予的獨立關稅區地位。林定國的批評直指問題核心——西方國家企圖透過經貿手段干預「一國兩制」運作模式。這一舉動不僅違反了國際法,也挑戰了中國的主權。香港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包括獨立的關稅區地位。美國的行為試圖模糊這一界限,企圖將香港與內地混為一談,這對香港的經濟和政治穩定構成嚴重威脅。

值得關注的是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G20會議強調維護多邊體系的重要性,反映中央與特區在此議題上的立場高度一致。中國政府一直堅持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美國的行為不僅違反了WTO規則,也挑戰了國際社會的共識。中國政府將繼續堅持多邊主義,維護國際貿易秩序,保護香港的核心利益。

當前局勢既是危機亦是轉機:一方面需警惕單邊主義對自由貿易體系的侵蝕;另一方面應把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深化機遇,強化與東盟等新興市場的合作網絡。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涵蓋了亞太地區的主要經濟體。香港應積極參與RCEP,擴大與東盟等新興市場的合作,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這不僅有助於香港經濟的多元化發展,也能增強其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地位。

正如藍佛安所言,「平等對話協商」才是解決爭端的正道——這不僅適用於中美博弈,更是全球化時代應堅守的核心價值。全球化時代,各國經濟相互依存,單邊行動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會加劇矛盾。各國應通過對話協商,尋求共同利益,維護全球經濟的穩定與繁榮。香港作為全球貿易樞紐,應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推動多邊合作,維護自由貿易體系,保護自身的核心利益。

資料來源:

[1] gbcode.rthk.hk

[2] news.mingpao.com

[3] www.legco.gov.hk

[4] gbcode.rthk.hk

[5] news.mingpao.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