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科學謀劃「十五五」發展

洞悉變局,擘劃未來:「十五五」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前瞻

當我們站在「十四五」規劃即將收官的時點,目光自然投向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下一個五年。這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節點的轉換,更是應對全球風雲變幻、謀劃自身發展藍圖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在上海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即將啟動的「十五五」規劃(2026-2030年)指明了方向。這場座談會,不僅是對過去成就的回顧,更是對未來挑戰的深刻洞察與戰略佈局。

適應新形勢,把握新要求

習近平強調,科學制定並接續實施五年規劃,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經驗,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政治優勢。 「十五五」時期正值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關鍵階段,因此謀劃這一時期的發展,必須準確把握其階段性要求,緊緊圍繞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 這意味著,未來的發展藍圖將更加聚焦於宏大的戰略目標,不再是簡單的經濟增長,而是更高層次的質量提升與國家整體實力的增強。

在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時,必須充分考慮國內外形勢的變化。 習近平指出,要前瞻性地把握國際形勢發展變化對中國的影響,並因勢利導地調整和優化經濟佈局。 這顯示出中國領導層對當前複雜國際環境的清醒認識,以及主動應對外部挑戰的決心。 無論是全球經濟的波動,抑或是地緣政治的變局,都將被納入「十五五」規劃的考量之中。

堅定自身步伐,擴大對外開放

面對不確定的外部環境,習近平強調要堅定不移地辦好自己的事,有效穩住經濟基本盤。 這包括多措並舉穩定就業、穩定企業、穩定市場、穩定預期。 唯有自身穩健發展,才能在全球變局中立於不敗之地。 同時,中國將堅定不移地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這與部分人對中國「內捲」或「閉關」的擔憂形成對比,顯示出中國在保持自身發展韌性的同時,依然堅持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並尋求更高層次的開放合作。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十五五」時期的重要任務。 這代表著中國將更加注重國內大循環的暢通,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並以創新驅動發展,實現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轉變。

統籌發展與安全,築牢發展根基

在謀劃未來發展時,必須更加注重統籌發展與安全。 習近平指出,要通盤考慮內外部風險挑戰,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增強維護安全的能力。 以高效能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這清晰地表明,安全已經被提升到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位置。 無論是經濟安全、產業安全,抑或是社會安全,都將是「十五五」規劃必須考慮的關鍵因素。

發展新質生產力,重塑產業格局

「十五五」時期,發展新質生產力被擺在了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 習近平強調,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實體經濟為根基,堅持全面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發展新興產業、超前佈局未來產業並舉,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這意味著,中國將在科技領域持續加大投入,力求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同時,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將齊頭並進,共同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在加強基礎研究、提高原始創新能力上持續用力,這些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途徑。 此外,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將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和戰略支撐。

關注民生福祉,促進共同富裕

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民。 習近平強調,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穩步推動共同富裕。 這包括深入研究優化區域佈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以及穩步增加城鄉群眾收入。 這些舉措顯示出中國政府在謀劃未來發展時,始終將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力求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凝聚共識,科學制定規劃

科學謀劃「十五五」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深入的調查研究,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 在確定發展思路和戰略舉措時,要注重體現各地區自身的特色、發揮比較優勢。 這表明,未來的發展規劃將更加注重差異化和精準化,避免「一刀切」,鼓勵各地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探索發展道路。 同時,加強規劃銜接,確保各地區發展在全國大局中精準定位,是實現整體協調發展的重要保障。

擘劃壯闊藍圖,迎接嶄新征程

「十五五」時期是中國邁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關鍵五年,也是應對複雜國際國內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 習近平的講話為「十五五」規劃的制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戰略指引。 從適應形勢變化、把握戰略重點,到堅定自身步伐、擴大對外開放,再到統籌發展與安全、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及關注民生福祉,這些都勾勒出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壯闊藍圖。 在科學謀劃與紮實推進下,中國將繼續乘風破浪,迎接民族復興的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