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3月核心PCE持平 通脹壓力未減

在瞬息萬變的全球經濟舞台上,美國的經濟數據總是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弦。尤其是通膨指標,更是聯準會(Fed)制定貨幣政策的重要依據。近期公布的美國3月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數據,按月持平,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這看似平淡的數字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訊息?又將如何影響未來的經濟走向?

通膨的溫度計:核心PCE物價指數是什麼?

要理解美國3月核心PCE物價指數按月持平的意義,首先需要了解什麼是PCE物價指數,以及為什麼核心PCE物價指數對聯準會如此重要。

PCE,全稱是個人消費支出(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而PCE物價指數則是衡量美國民間消費通膨的一個關鍵指標。簡單來說,它反映了美國家庭購買各種商品和服務時價格的變化情況。與大家可能更熟悉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不同,PCE物價指數的權重會根據消費者支出的變化而調整,更能捕捉到消費行為的轉變。此外,PCE物價指數的涵蓋範圍更廣,例如包含雇主為員工提供的醫療保險等,這也是聯準會更青睞PCE作為衡量通膨指標的原因之一。

而「核心」PCE物價指數,顧名思義,就是剔除了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指標。 這是因為食品和能源價格容易受到短期供需、季節性變化或突發事件等因素影響,波動幅度較大,可能會扭曲潛在的通膨趨勢。因此,觀察核心PCE物價指數,能更清晰地看到剔除這些短期干擾後,物價變動的真實情況。核心PCE也被聯準會採用為主要的通膨衡量指標。

3月數據透視:持平背後的細節

根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美國3月核心PCE物價指數按月持平,低於市場先前預期的月增0.1%。 這意味著在食品和能源價格之外,美國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和服務的平均價格在3月份相較2月份沒有發生變化。這是自去年9月以來最穩定的表現。

進一步觀察整體的PCE物價指數,3月份也與2月持平。 然而,如果將時間拉長來看,3月PCE物價指數年增2.3%,低於2月的2.7%。 核心PCE物價指數年增2.6%,也慢過2月的3%。 按年來看,核心PCE物價指數年增2.6%,符合市場預期,並且創下了自2021年3月以來的最低升幅。 這顯示,儘管按月持平,但按年計算,通膨壓力正在放緩。

報告同時指出,3月個人收入按月增加0.5%,個人開支按月增加0.7%,兩者增速都高於預期。 個人消費支出按月躍升0.7%,是兩年多以來的最大增幅。 這反映了在通膨放緩的同時,美國消費者的支出意願仍然強勁。有分析指出,這可能與消費者在關稅措施實施前提前購買汽車及其他耐用品有關。

市場與聯準會的反應:降息預期的博弈

核心PCE物價指數按月持平的數據公布後,市場對通膨壓力暫歇感到欣慰。 由於核心PCE是聯準會偏好的通膨衡量指標,這一數據的表現直接影響著市場對聯準會未來貨幣政策走向的預期。

數據公布後,市場對聯準會政策轉向的預期升溫,交易員押注最快6月可能啟動降息,甚至預期全年最多降息四碼。 然而,聯準會官員的態度相對謹慎,表示將「按兵不動,觀察關稅效應」。

儘管核心PCE物價指數按月持平,按年增速也放緩,但首季核心PCE物價指數季增3.5%,為一年來最大增幅,高於市場預估的3.3%和前一季的2.6%。 整體PCE物價指數季增3.6%,為兩年來最大增幅。 這顯示,儘管3月單月數據表現良好,但從季度來看,通膨壓力依然存在,特別是核心通膨仍高於聯準會2%的目標。

此外,有分析認為,3月核心PCE物價指數持平的數據並未完全反映後續可能實施的新關稅措施的影響。 外界擔心,隨著關稅效應的發酵,美國通膨可能再次抬頭。 隨着關稅效應持續釋放,商品價格將再度上揚,可能讓聯準會在控制通膨與保障就業之間進退兩難。

未來的展望:不確定性與挑戰並存

美國3月核心PCE物價指數按月持平,為市場帶來了一絲通膨降溫的希望,也強化了對聯準會降息的預期。然而,我們不能忽視數據背後的複雜性。強勁的消費支出、首季核心通膨的季增幅度,以及潛在的關稅影響,都為未來的經濟走向帶來了不確定性。

聯準會正同時面對通膨與經濟成長的挑戰:核心通膨雖有回落但仍高於目標,而勞動市場也出現放緩跡象。 市場正密切關注即將公布的4月份就業報告,若就業市場同步轉弱,將進一步強化寬鬆預期。

總體而言,美國3月核心PCE物價指數按月持平是一個積極信號,但並非預示著通膨壓力的完全解除。未來的經濟數據,特別是關稅措施對物價的影響,以及勞動市場的變化,將是決定聯準會下一步行動的關鍵因素。市場與聯準會之間的博弈將持續,而全球經濟也將密切關注美國經濟的每一個微小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