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音擬重組美國業務

時尚巨頭希音(SHEIN)正迎來一個關鍵時刻。這家以極致效率和親民價格風靡全球的快時尚電商,其美國業務正面臨著重塑的考驗。這不僅僅是企業內部的調整,更折射出全球貿易環境變遷下,跨境電商所面臨的複雜挑戰與應對策略。

風暴將至:希音美國業務的壓力源頭

近期,有報導指出,希音正考慮對其在美國的業務進行重組。這項潛在的變革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源於多重因素的交織影響。最直接的壓力來自於美國可能祭出的新關稅政策。隨著美國政治風向的變化,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可能性再度浮現,這對依賴現有供應鏈模式的希音構成了顯著威脅。

另一個迫在眉睫的挑戰是美國「小額免稅」(de minimis)政策的潛在調整或取消。這項政策允許價值低於一定金額(目前為800美元)的海外商品免稅進入美國,極大地方便了希音等跨境電商以低成本將商品直接送達消費者手中。然而,隨著政策可能生變,希音原有的價格優勢和商業模式將受到嚴重衝擊,其美國業務(佔其年收入約三分之一)預計將面臨巨大壓力。

變革的選項:供應鏈的重塑與本土化思考

面對可能的關稅壁壘和政策調整,希音正在權衡各種重組方案。其中一個主要的考量是將部分或全部銷往美國市場的產品生產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國家。這意味著希音需要重新配置其高度依賴中國的供應鏈,尋找新的生產基地,以規避潛在的關稅風險,並維持其競爭力。此舉也與希音近年來推進供應鏈多元化的策略相符,例如已要求部分中國供應商在越南和巴西設廠。

除了供應鏈的調整,設立本地倉儲和供應鏈中心也是希音應對挑戰的策略之一。在美國建立本地化的物流體系,可以縮短交貨時間,提升消費者體驗,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跨境運輸帶來的成本壓力。然而,這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和時間,其短期效益仍有待觀察。

上市之路的考驗:美國市場的不確定性

希音據報正在推進其首次公開募股(IPO)計劃,並已獲得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的批准,考慮在倫敦上市。美國市場是希音最大的市場之一,其業務狀況對公司的估值和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美國業務面臨的不確定性,尤其是潛在的關稅和政策風險,無疑會給其上市之路帶來新的考驗,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公司的估值。

儘管面臨挑戰,希音執行主席曾表示仍致力於推進上市計劃,認為上市有助於提升透明度和贏得公眾信任。然而,美國IPO市場近年來受高利率和風險情緒影響較為冷淡,這也為希音在美國上市增加了難度。

廣泛的影響:跨境電商與全球貿易格局

希音美國業務的重組,不僅是其自身的戰略調整,更是當前全球貿易格局變化的縮影。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以及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正促使越來越多的企業重新評估和調整其全球供應鏈。這不僅影響著像希音這樣的跨境電商巨頭,也對廣泛的出口導向型企業帶來挑戰,迫使它們尋求供應鏈的多元化和本土化,以增強營運韌性。

此外,美國關稅政策的調整也對包括Temu在內的其他依賴小額免稅政策的跨境電商平台產生影響。這些平台也面臨著成本上升的壓力,不得不考慮調整商品價格和削減廣告支出。同時,美國本土電商如亞馬遜可能從中受益,市場競爭格局或將迎來變化。

未來的方向:在挑戰中尋求新生

希音考慮重組美國業務的舉動,顯示了其積極應對外部壓力的決心。無論是供應鏈的重新配置,還是本土化策略的探索,都是為了在變動的環境中尋求生存與發展的空間。這家快時尚巨頭的下一步棋,不僅將影響其自身的前景,也將為其他面臨類似挑戰的跨境電商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啟示。在全球貿易風雲變幻的當下,靈活調整、多元布局,或許是企業行穩致遠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