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染新冠併發嘶吼症 16月大男童命危

當微小的生命遭遇多重病毒的襲擊,情況可能變得異常複雜與危急。這是一個關於一個16個月大男嬰的故事,他不只感染了新冠病毒,同時也受到鼻病毒和腸病毒的侵擾,進而併發嘶吼症,生命一度垂危。這個案例提醒我們,即使在後疫情時代,病毒對年幼的孩子仍構成嚴峻的挑戰,尤其當多種病毒同時來襲時。

病毒夾擊:看不見的戰場

想像一下,一個才一歲多的小小身軀,同時面對三種不同的病毒:新冠病毒、鼻病毒和腸病毒。這三種病毒各有其特性,對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新冠病毒對嬰幼兒來說,雖然多數是輕症,但一歲以下的嬰幼兒是併發症的高危險群,可能出現發燒、流鼻水、咳嗽、倦怠、嘔吐、腹瀉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引起多系統發炎症候群或腦炎。 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最常見的病毒之一,通常症狀較輕微。 腸病毒則是一個大家族,包含多種型別,有些會引起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有些則可能導致嚴重的呼吸道感染或神經系統併發症,例如腸病毒 D68 型,其初期症狀類似感冒,但也可能併發嚴重的呼吸道疾病,甚至影響中樞神經系統。

當這些病毒同時感染一個孩子,就像是在他體內開啟了多個戰場。這不僅增加了身體的負擔,也使得症狀表現更加複雜,病情變化難以預測。兒童,特別是學齡兒童,常是病毒傳播的源頭,他們可能將病毒帶回家傳染給年紀更小的嬰幼兒或免疫力較弱的家人。

嘶吼症:幼兒呼吸道的警訊

在這個案例中,男嬰併發了嘶吼症。嘶吼症(或稱哮吼症)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影響聲帶和氣管,導致這些部位腫脹,使呼吸道變窄,進而引起呼吸困難。 幼兒的氣管相對狹窄,因此更容易受到影響,腫脹會嚴重阻礙空氣流通,吸氣時會發出刺耳的高音(喘鳴聲),咳嗽聲聽起來像狗吠或海獅叫,聲音沙啞。 雖然大多數嘶吼症病例在家妥善照顧即可改善,但嚴重時可能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需要緊急醫療介入。 嘶吼症常見於6個月到5歲的兒童,而新冠病毒也是引起嘶吼症的原因之一。

這個16個月大男嬰同時感染多種呼吸道相關病毒,加上其年齡屬於嘶吼症的好發族群,因此併發嘶吼症的情況危急,需要密切監測和治療。

多重感染:雪上加霜的挑戰

多重病毒感染在兒童中並非罕見,尤其是在呼吸道疾病好發的季節。然而,新冠病毒、鼻病毒和腸病毒的共同感染,特別是在嬰幼兒身上,可能會加劇病情的嚴重性。有研究顯示,同時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和新冠病毒會導致更嚴重的病情。 雖然目前對於新冠、鼻病毒和腸病毒共同感染的具體影響研究尚不充分,但三種病毒同時對呼吸系統和身體造成壓力,無疑增加了重症的風險。

對於嬰幼兒來說,他們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對抗單一病毒已經是挑戰,面對多重病毒的攻擊,身體的負擔更重。此外,嬰幼兒無法清晰表達自己的不適,症狀也可能與一般感冒相似,這使得早期診斷和治療變得更加困難。

治療與照護:分秒必爭的救援

對於這個情況危殆的男嬰,醫療團隊需要同時應對新冠病毒、鼻病毒、腸病毒以及併發的嘶吼症。治療將著重於緩解呼吸道症狀,確保呼吸暢通,同時針對不同的病毒感染提供支持性治療。 由於目前針對兒童的新冠肺炎治療藥物選擇有限,主要以症狀治療為主。 對於嚴重的嘶吼症,可能會使用類固醇來減輕氣管腫脹,必要時甚至需要住院觀察和治療。 同時感染多種病毒也可能需要更全面的評估,以排除其他可能的併發症。

家長的細心觀察和及時送醫是嬰幼兒病毒感染的重要防線。對於嬰幼兒出現高燒、呼吸急促、喘鳴聲、活動力變差等情況,都應該立即就醫。

未來的展望:預防與警覺並行

這個案例再次提醒我們,即使在疫情相對趨緩的時刻,病毒的威脅依然存在,特別是對脆弱的嬰幼兒。預防措施仍然至關重要。勤洗手、注意環境清潔、避免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生病時在家休息,這些都是減少病毒傳播的基本方法。 對於符合接種條件的兒童,考慮接種新冠疫苗和其他常規疫苗,如流感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也能有效降低感染和重症的風險。

此外,家長應提升對兒童病毒感染的警覺性,了解不同病毒可能引起的症狀和潛在併發症,以便及早發現並尋求醫療協助。多重病毒感染的案例雖然令人擔憂,但也促使我們更深入地了解病毒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對兒童健康的影響,為未來的預防和治療策略提供寶貴的參考。

結語:守護每個微小生命

一個16個月大男嬰同時感染新冠病毒、鼻病毒和腸病毒並併發嘶吼症的情況,是一個令人心痛的案例。它深刻地揭示了病毒對兒童健康的威脅,以及多重感染帶來的複雜性。在病毒依然活躍的時代,我們不能掉以輕心。透過持續的衛教宣導、提升疫苗接種率,以及加強對兒童呼吸道疾病的監測,我們才能更有效地保護我們的下一代,讓每一個微小的生命都能健康平安地成長。